大家都熟知魏蜀吳三國最全盛的時期,分別由曹操、劉備、孫權三人領導,撇開從零開始打拼,親自建立起魏國跟蜀國的曹操與劉備,東吳的孫權其實是繼承了父親孫堅與哥哥孫策的努力,之後再靠自己的謀略所撐起的天下。圖/Vita
文/蔡凱文
大家都熟知魏蜀吳三國最全盛的時期,分別由曹操、劉備、孫權三人領導,撇開從零開始打拼,親自建立起魏國跟蜀國的曹操與劉備,東吳的孫權其實是繼承了父親孫堅與哥哥孫策的努力,之後再靠自己的謀略所撐起的天下。
不過,東吳的運氣實在很差,雖然孫堅、孫策、孫權三人都是能力很好的君主,可是孫堅與孫策都在年輕時就意外身亡,孫堅過世時三十七歲,孫策過世時更是只有二十六歲,都可說是英年早逝。每個熟知三國歷史的人都會不禁思考:如果孫策能多活幾十年,三國還會鼎立嗎?那麼,究竟孫策有多麼厲害呢?今天就讓「三國好智慧」介紹一下吧!
陳壽在《三國志》裡十分讚賞孫策,他這樣形容:「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認為孫策英勇無比,同時又有運用計謀的智慧。孫策的英勇,也可以從《三國演義》第十五回的故裡面得知一二。孫策那時大約二十歲左右,因為父親孫堅戰死,不得不依附袁術。不甘心一直寄人籬下的孫策便以父親得到的寶物做抵押,找個藉口跟袁術借了三千兵馬,一路過關斬將,打下了江東大部分的江山。
孫策也跟曹操、劉備類似,對於人才十分重視,每個賢士他都願意誠懇相待並請教,比方太史慈被孫策用計活捉後,他親自去解開綁住太史慈的繩子,並把自己的錦袍套在太史慈身上,跟他說:「我知道你是真英雄,只是原來的君主太蠢,不會善用你。」這樣真摯的對待投降的人,不但讓太史慈心甘情願的歸順於孫策,更是把自己善待人才的名聲宣揚出去,日後有許多厲害的謀士與武將都因此慕名而來。
孫策的智謀也不容忽視,在征服江東時,他多次運用計謀來破敵,不論是活捉太史慈時用了網開一面的計謀,還是在太史慈逃命時,在他的必經之路設下伏兵,種種都顯示出他的深謀遠慮。
不過,可惜孫策的脾氣太過衝動,又喜歡身先士卒。他在一次打獵的過程中騎著馬,不小心騎得太快,護衛跟不上,結果遭遇刺客埋伏,最後竟傷重不治。
年僅二十六歲的小霸王孫策,竟能一手打下東吳大半江山,可說是歷史上少見的例子。各位小朋友們,讀到這裡不妨思考看,若孫策多活二十年,三國會是什麼樣的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