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雄承習家學 用心a勾勒神韻

羅智華 |2019.04.24
5840觀看次
字級
年逾七十的潘岳雄是「彩繪工藝」傳統藝術保存者。圖/記者羅智華
潘岳雄畫風細緻,無論是觀音菩薩圖像還是宗教人物都相當生動鮮活。圖/記者羅智華
潘岳雄的彩繪作品〈官將〉。圖/記者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許多對宗教文化有興趣的民眾,一定都看過國寶級傳藝大師潘麗水創作的門神作品,維妙維肖的細膩畫風令人印象深刻。潘麗水的好技藝其來有自,因為其父潘春源本身就是府城彩繪名師,而潘麗水的兒子潘岳雄也承襲「家學淵源」的美學細胞,成為榮獲「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的知名藝師,作品散布於台灣各大宮廟。

祖孫三代不僅為台灣宗教藝術寫下難得一見的「彩繪三傑」傳奇,潘岳雄更長期致力傳統工藝推廣,特別開班授課教導大眾學習彩繪,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彩繪之美,將美好的老技藝傳承下去。

走進潘岳雄位於台南的彩繪工作室,各式各樣的畫筆、水墨映入眼簾,坐在畫布前的他正專注地拿著畫筆,描繪佛畫作品〈觀世音菩薩〉,在他細心勾勒下,菩薩面容慈眉善目,臉部線條端莊柔和,令人看了生起恭敬心。

創作精髓 用心堅持

談起接觸彩繪的因緣,潘岳雄說,多數人都要特別拜師學習、練藝,他則幸運許多,想拜師不需外求,因為祖父潘春源與父親潘麗水,就是他最好的「啟蒙老師」。潘岳雄自小就看著他們用畫筆,繪製出一幅幅彩繪作品,自然而然也對人物彩繪產生興趣。從中學起,潘岳雄就常利用課餘時間,跟著父親前往各地廟宇擔任「小幫手」;耳濡目染下,長大後也逐漸踏上彩繪創作之路,作品散布台灣各地,從北到南的大型廟宇如台北大龍峒保安宮、台南法華寺、風神廟、屏東慈鳳宮等,都可見到潘岳雄的創作。

在父親潘麗水手把手的教導下,潘岳雄起初先從山水風景、人物肖像等畫作開始臨摩學起,再一步步延伸到宗教人物、神明彩繪等面向。繼承父親衣鉢的他,除了承襲潘麗水為人稱道的「細膩雅緻」畫風外,更發展出自己的創作風格,技法純熟、色彩配置均衡細緻,整體構圖活靈活現,筆下人物更散發一股神態自若的氣質,眼神和表情都相當傳神。以他繪製的作品〈官將〉圖為例,就展現出人物描繪的好功力,無論是用色還是線條勾勒,都十分吸睛。

「在提筆創作前,我會先在腦海中想像作品的輪廓。」潘岳雄說,創作時先在腦海中構圖,再以炭筆繪製底稿,接著以毛筆沾取墨汁勾勒人物線條;他強調,創作的精髓無他,就是用心與堅持,透過日復一日的持續創作,讓自己在彩繪技藝上精益求精、愈上層樓。

開班授課 傳承技藝

因為這樣的態度,讓今年已經七十六歲高齡的潘岳雄至今仍創作不輟,不僅每天都會提筆畫畫,他更開班授課,教導對彩繪有興趣的民眾學畫,學生年齡層從六十歲的阿公、阿嬤,到就讀高中的年輕學子都有。

潘岳雄表示,宗教彩繪是一條永無止境的創作之路,只要自己的雙手還能握筆,就會繼續畫下去,期盼藉由作品讓更多人認識傳統工藝內涵,將歷史悠久的彩繪技藝發揚光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