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包括古樸渾厚的馬家窯文化紅陶罐、線條流暢的漢代繭形壺、形制完整的唐代武士立俑、獨特雅致的宋代黑釉瓷、刻畫精細的清末至民國紫砂壺等,共七百九十六件中國流失文物藝品,長期在海外漂泊,終於從義大利返鄉,十日清晨運抵大陸北京。
這是義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的「務實合作」,數量之大也創下二十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文物藝術品返還。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三月訪問義大利期間,雙方除簽署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雙方代表並於三月二十三日交換關於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的證書。
這七百九十六件文物器物種類極為豐富多樣、保存狀況較為完好,整體價值很高,呈現出中國歷史各時期生產、生活場景及精神生活面貌。。
《北京晚報》報導,這批中國流失文物九日晚間九時二十分在義大利米蘭的馬爾彭薩機場裝機,歷經九個多小時飛行,從米蘭橫越八千多公里抵達北京。
報導指出,這次回家的文物跨越五千年,從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民國時期,器物種類多樣,保存狀況較為完好,總體價值很高。
大陸國家博物館規畫在近期舉辦專題性公開展覽,讓更多人看到這批落難海外但終於回鄉的珍貴文物。
大陸國家文物局指出,這批七百九十六件的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能夠失而復得,要從義大利文物憲兵,於二○○七年在黑市查獲大量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藝術品說起,安排這次文物返還歷經十餘年。
大陸國家文物局得知後,向義大利文化遺產主管部門提出流失文物追索,並展開鑑定研究,最後提出文物返還要求。
二○一九年初,義大利法院最終判決將文物藝術品返還中國。
這七百九十六件文物藝術品,主要是來自陜西、山西、河南和江蘇等地區出土的傳世文物,重點文物包括馬家窯文化紅陶罐、漢代繭形壺、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清末至民國紫砂壺等。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慶柱指出,目前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有所謂的歷史遺留問題,比如在「大航海時」由殖民地流向宗主國的眾多文物,像是許多世界著名大博物館的文物藏品,有相當大的部分都是由此而來,這些文物的返還是全球性的難題。
此外,則是近年來通過盜掘、走私等非法途徑流散到海外的文物,大陸主張應該按照國際法、國際公約通行的慣例解決,凡走私文物無論價值高低,理應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