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走進農村,築夢踏實 文/吳芳枝 |2019.03.17 語音朗讀 18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吳芳枝 圖/吳芳枝 圖/吳芳枝 文/吳芳枝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霑我衣。 衣霑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五年前有次回鄉,巧遇堂弟,黝黑的膚色,笑起來露出一口白牙,活像黑人牙膏廣告,從小的註冊商標一直沒變。 「我退休了,要回來種田。」打過招呼後,才知原因。 堂弟高中畢業後,離開農村到外地求學就業,走向外面的世界。從前種田辛苦收入少,很難吸引年輕人傳承,人口不斷外移的情形,造成農村人力不足,村子變得又老又窮。幾十年下來,農夫老了,幹不了粗活兒,田裡到處插著出租或出售的看板。叔父已經80多歲,和許多村民一樣,只好任其荒蕪。 堂弟每次返鄉,看到日漸凋零的農村,一股對家園的守護使命和情感便更為濃烈。看年邁雙親守著偌大的老宅,空曠孤單,心裡一陣酸楚和不捨。 「50年以前,鄉下人往都市擠;50年以後,都市人往鄉下避。」近年來,鄉村成為許多人的夢想家園,看到一些人棄商從農,堂弟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遠離城塵結伴到這裡落腳,來自四面八方的新移民,拿起鋤頭學做農夫。堂弟原是農家子弟,駕輕就熟很快進入情況,他們以自然農法種植蔬菜,不噴灑農藥、不使用化肥,剛開始收成不佳,虧損累累。經過農會輔導與協助,採用溫室種植各種蔬果,利用網路推銷,有機蔬菜逐漸出現轉機,農作物漸受歡迎。 政府近年輔導發展休閒農業,這群現代陶淵明創意點子多,租下大片土地,然後把一畦一畦菜圃整理好租出去,讓民眾利用假日享受鄉村生活,大人小孩捲起褲管踩在泥土裡拔草、種菜澆水、採收蔬果,從耕耘到收穫的全體驗,推動友善農業及食農教育活動,從土地的接觸與耕作中,傳遞愛護環境。讓傳統農村走出新風貌,而這股活水,正為人口日漸凋零老化的農村,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 純樸的閩式三合院前有「曬穀場」,住在百年老宅,是體驗農家生活的最佳方式。走在田間小路,左鄰右舍親切招呼,能感受到最真實的「農村人情味」,不懂的地方更有老前輩不吝指導。 有一年,我帶堂弟到台中大雅區參觀蕎麥田栽培成果後,他很有興趣,躍躍欲試,也邀請其他農友一起加入種植行列。在二期稻作收割後,首度在農會輔導下栽植蕎麥。因為蕎麥不怕病蟲害,可以說是不需要施灑農藥的有機作物;收成後即積極推廣用蕎麥取代麵粉,做出可口的料理,如炒飯、粽子、麵包、麵條、冰淇淋……等,讓有機食材安心上桌,高纖維低熱量,符合現代人的飲食需求,行銷非常成功。 幾年來,他們過著不再搭車通勤趕上班的生活,每天睜開眼睛看到的是綠色大自然,天空一望無際,雲嵐來去自如,過著與自然生生共築的生活型態。古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這使我深刻體悟到靜謐、純樸、恬淡的快樂,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前一篇文章 【綠的蜿蜒】自然就是美 下一篇文章 【植物聯合國】優游迷迭香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視覺DJ】湧泉洗衣池【植感時光】加羅林魚木 文青朝聖 【四季花藝聯想】春之茁發 萬物甦醒的希望【視覺DJ】流蘇與春櫻【自然之書】漂流木的沉思【植感時光】 清香處處 野百合有春天 作者其他文章【印象旅人】新疆九曲十八彎夕照【生活快門】種花賞花好心情【生活快門】 雲與花的對話【古物懷思】母親的寶物【生活快門】 阿婆推石磨【快意人生】人約黃昏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