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局星級旅館評鑑制度,全國僅有一成多旅館加入。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交通部觀光局辦理星級旅館評鑑制度近十年,全國加入這項評鑑的旅館卻只有一成多;有業者指出,參與星級評鑑,必須投注大筆資金維護、整修,效益卻不如預期;還有部分業者說,拚訂房網的評比分數,遠比參與官方評鑑來得更有效益。
觀光局參考美國AAA評鑑制度,於二○○九年訂定星級旅館評鑑制度,共有五顆星,一、二星為滿足基本安全和品質,客群以背包客、學生、年輕族群為主;三、四星則是在基本安全外,加上設計感;五星旅館則強調高級服務、頂級配備,評鑑對象為領有觀光旅館業營業執照的觀光旅館,和領有旅館業登記證的一般旅館,業者自由報名參加。
據統計,全國旅館總數約三千三百家,加入觀光局星級評鑑的旅館四百五十一家,只占一成多,其中六都超過一半;參與度最高的縣市是高雄市,其次為台北市;參與度最低的是金門縣、連江縣,分別只有一家,新竹縣也只有兩家。
台灣星級旅館協會理事長莊秀石指出,參與星級評鑑的旅館不踴躍,主要是誘因太低,像是要爭取四、五星,裝潢設備地毯都要更新,要花好幾百萬元,且建築物違章檢查、安全衛生檢查每年縣市政府都有一、兩次,參與星級評鑑還要再要求,很容易令業者卻步。消費者則表示,較相信一般民眾住宿的親身體驗,因此訂房時多會參考訂房網的評價。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表示,官方星級評鑑規範比較死板,有業者受限硬體只拿到三星,但在訂房網卻能拿到四星,還不如不要參與評鑑,這也是評鑑率低的主因之一。
陳家瑜說,現在旅館樣態多元,星級評鑑一套標準難以全體適用,建議可以進行類型調整,例如城市酒店、度假飯店、商旅,甚至是特色汽車旅館都可以納入評比。
觀光局指出,將推出全新星級旅館評鑑制度,最快五、六月就可定案,也鼓勵業者透過評鑑重新檢視還有哪些進步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