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機器人是否可代替醫生,到病房巡視病人?不全然可以,但有些醫生發現,使用視訊會議機器人為病人看病,能讓醫護人員為住院病患作更迅速及有效率的病情諮商。根據臨床研究,患者十分樂於接受機器人醫師,而且在它幫忙下復原迅速,住院時間也因此減少。
目前全球有約一百二十具裝備有攝影機、螢幕和麥克風的「看護機器人」在各醫院服務。美國巴爾的摩市西奈醫院十八個月前引進配備攝影機、螢幕與麥克風的機器人協助醫師;該院專精減重手術的甘瑟斯醫師上下午親自診察患者,夜間或患者出現問題時則出動機器,由他遠距看診。甘瑟斯說,「患者愛死它了,寧願透過它讓我看診」。
看護機器人每具造價十五萬美元(約台幣四百九十萬元),全名是「RP-7遠距機器系統」。醫師能透過機器人親自答覆病患疑問,患者也能透過螢幕看到醫生,這讓病患信心大增,有助醫病關係。甘瑟斯調查三百七十六名患者,發現有機器助手額外診察而縮短住院時間較短的多達九十二人。
在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醫院,醫療機器人則用來引導中風患者做治療,也幫助患者打電玩當作復健。機器人還可協助醫師與口譯員連線,為語言不通的患者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