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位 50歲女吃荸薺過敏

 |2019.03.05
2023觀看次
字級
一名女性吃了荸薺,竟引發過敏。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去年八月中,一名年約五十歲的陳姓女子,吃下訴求養生的荸薺料理,沒想到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呼吸急促、喉嚨腫脹、雙耳紅腫、臉部搔癢等,送醫前一度休克,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說,該名案例恐怕是全世界第一位因荸薺過敏的患者,但現在尚未完成文獻蒐集,不過至少以現在的資料來看應是全台第一位。

「食物過敏原千奇百怪」徐世達說,荸薺過敏幾乎是「罕見中的罕見」,該名患者八年前,也曾有類似經驗,也是在吃下荸薺料理後,出現的反應,只是當時反應並沒有這麼明顯,沒想到第二次接觸到荸薺料理卻讓她休克就醫,目前造成過敏的關鍵成分不明,不過該名女子,本身也有過敏性鼻炎,懷疑與本身體質也有關係。

隨著飲食多樣化、食品科技的發展,過敏的型態也千奇百怪,徐世達說,曾經遇過有孩子吃磨牙棒、生雞蛋過敏,過敏的症狀通常是皮膚起疹子,過敏休克的案例大多都是一歲以下的孩子,因為過敏反應,出現腸胃不適、氣喘,進而造成低血壓,產生過敏性休克,提醒家長注意。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林子閔說,先前也有民眾對乳膠水果過敏,被稱為是「乳膠水果症候群」,這類的水果通常是「熱帶水果」如棗子等。

徐世達說,近年他也發現有些食物過敏,會因為不同「環境」加重反應,台灣鮮少有的「花生過敏」,他發現有些旅居在國外的家長,孩子在國外出生並生活在國外,目前已經有超過四位患者是家長本身沒有花生過敏,但小孩卻有花生過敏的情形,目前他正在研究其關聯性,不排除環境有其影響性,食物過敏也可能被環境誘發。

小孩應接觸 多樣性食物

林子閔說,台灣人熱衷過敏檢測,特別是對小孩,從小就帶小孩做檢驗,看到報告上的紅字就自行解讀得統統拒絕,最後造成孩子營養不良的案例比比皆是,過敏食物確實該避免,但站在臨床醫師的角度上,孩子幼年時反而應該要鼓勵孩子多接觸多樣性的食物。

舉例而言,愛爾蘭以及伊朗的飲食習慣是從小就把花生類的食品作為零食,孩子從小接觸,反而讓身體提早產生抗體,減少過敏的機率。呼籲民眾別自行亂解讀檢驗報告,若想了解更多自己的過敏狀況,也可接受分子檢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