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座食物森林 公有共享

 |2019.02.23
1582觀看次
字級
新竹市食物森林的生態池循環利用水資源。圖/林家琛

【本報新竹訊】新竹市區有全台第一座「食物森林」,公有共享,結合食材、環保、教育功能的食物森林運作「欣欣向榮」,已產出三十多種可生吃的食材,成了其他縣市取經、學習的對象。

新竹市政府與武功里里長陳海鋒合作,在新源街、水源街與建功一路環抱的「園道五公園」選定二百九十五坪的土地,打造城市食物森林,推廣共栽、共有、共享的理念。食物森林是模仿森林所發展出的種植方法,避用農藥,雨水則回收運用,不只讓都市綠化,還能成為市民親手栽種、共享食物的戶外活動場所。

樹立在食物森林入口的標示牌,提醒入園者:「先付出再收割,採收所需,多留共享」,它雖歡迎共享,但前提是不可「不勞而獲。」

環保局長江盛任指出,食物森林的另一個精神是「循環」,也就是零垃圾的目標。天然的森林中所有東西都能經過自然分解再利用,因此,在食物森林中,盡可能減少垃圾的產出,所有的枯葉、雜草、生態池中的藻類,透過「落葉堆肥桶」回歸成植物需要的天然肥料,並設有「雨水回收設施」,真正充分利用在地資源。

食物森林示範地兼具生態保育、資源回收和節能減碳功能,「觀稼台」使用二手木材打造,「鎖匙菜畦」採用鑰匙孔形,讓工作者站在中央就可照顧周圍蔬菜;中央高、周邊低的「螺旋花圃」讓澆灌水流順勢往低處流動,「生態水池」可調節微氣候,放養原生魚種避免蚊蠅孳生。

食物森林靈魂人物武功里長陳海鋒說:「這是環保減碳的田園,是相當有特色並實用的設計,運作以來,凝聚社區向心力,已成了社區的驕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