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

文/人間社記者 吳仕英、胡巧鵝 |2019.01.28
2643觀看次
字級
陶瓷燒製的煤礦、陶土及鐵路。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以實物復原的傳統廚房,展示各種生活必用的鉢、罐等場景,猶如走進阿嬤的灶腳。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鶯歌彩瓷。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高科技觀音/柏克.德弗里斯觀音的形象在中華文化中已經存 在許久。作者將觀音演變為攜帶著手機和耳機的高科技模樣。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薑瓶上的觀音/柏克.德弗里斯觀音是慈悲的女神,作者為無用的陶瓷碎片,賦予新的價值。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無題」茶壺/庫特.維瑟(Kurt Weiser)。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人物瓶/羅夫.貝瑟拉(Ralph Bacerra)。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陸斌的《大悲咒》系列作品。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白化症非洲少年。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鶯歌陶瓷博物館,以清水模和鋼骨呈現的灰色系外觀。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夏雨》/納塔莉‧朵寅。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花園》/納塔莉‧朵寅。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文/人間社記者 吳仕英、胡巧鵝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建築本身即是獨具風格的藝術品;以清水模和鋼骨呈現的灰色系外觀,空間挑高與顏色素淨的設計,以及大面積的玻璃帷幕,外頭灑落進來的自然光,讓室內的陶藝展品隨著陽光的變化,呈現出豐富的質感與面貌。

陶博館目前正舉行2018台灣陶藝雙年展,策展人是邵婷如,主題為「陶藝的人文回歸:從藝術的精神原點談起」,從人與土地的原生聯結出發,探討創作與時代變遷之間的脈絡,展出來自全球各地逾40位陶藝家,約70至80件(組)陶藝作品,展期至3月3日,展覽共分為5大區。

戰後東西精神的交會

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許多西方陶藝家也深受東方陶藝歷史、文化的影響,他們結合東西方技法,將不同文化特徵帶進創作中。

在地文化的內在考掘

二次大戰後,許多東方藝術家前往西方接受教育,更多東方陶藝家在自身文化與生活環境,深掘母國文化的養分,而西方留學的創作者則回頭對原生文化的梳理及思考。

陸斌的《大悲咒》系列作品,試圖以一種新的陶瓷藝術表現形式來詮釋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與人們信仰和精神生活的關係,建造浮屠時的喧囂與崩塌後寂靜塵埃,或是社會的現實與未來的景象。

無題《糰子》是日裔美籍金子潤的作品,他以大型陶製糰子(Dango)與頭像聞名國際,除了陶、玻璃等複合媒材的創作,其大型公共藝術乃至於劇場設計同樣受到矚目,雖然他年輕就定居美國,始終以日本神道哲學為中心,且信仰直覺。

人土疏離的環境憂患

藝術家透過身為人類共通的經驗,記錄人類現今處境的共通關切與省思。

美國陶藝家蒂.圖蘭擅長製作超寫實大型陶塑人像,此次展出的《白化症非洲小孩Ⅰ》,小孩皺著眉、側著頭,遍布全臉的雀斑、乾巴巴的嘴唇和殘缺的牙齒,還有白色的捲捲頭髮,栩栩如生,這件作品表達出非洲人因為要抵抗烈日,膚色通常都是偏黑,如果環境的改變造成基因異常,有白化症的小孩就無法生存,因此保護地球是非常重要的。

母土大地的生命禮讚

本次展覽,以花主題作品為生命禮讚的結語。一方面表徵大自然生命的恩典奧妙,同時也意謂生命稍縱即逝。

《翻模與朋友們》(Casting and friends)是作者米契爾.貴伊(Michel Gouéry)創作這件可以順應展場改變型態的作品,靈感來自過去參訪維也納美泉宮時,見到巴洛克風格瓷器裝飾的大廳和他朋友的臉龐。創作時間從2003至2016年。

《你即是我》 (You Are Me)是作者寶拉.牧瑞(Paula Murray) 對於生命中無論是內在或外在的能量交換現象感到興趣。當擁抱傷痕,深層的意義將會到生命裡,把煎熬轉化為有價值、感性且美好的事件。

《心海》是徐美月的立體大型雕塑作品,表現自身的內在與情緒。以冥想的方式,體驗自己未知的另一面;而情緒的變化隱藏於內,難以言訴的變動在看不到的地方靜靜發酵,如同表面平靜的大海,海平面下卻暗潮洶湧的流動等細微的變化,建構出巨大交錯的內在。

《豐饒角》是由高溫燒成的陶瓷與石膏模具翻製玻璃所組成的作品群,將陶土和釉藥和諧置換成陶瓷和玻璃的平衡。作者田嶋悅子結合現代白色陶器與淡色玻璃的手法,創造出純粹的空間感。

身體與土的能量交流

陶藝家經由大地的自然媒材,以身體與泥土作最直接最原始的對話。透過靜穆纖細的創作過程,表現泥土自然脆弱且堅韌的本質。

徐永旭作品,展現藝術家親自以繁複以及高度勞動的工序,講求天時地利人和的窯燒,完全與作品結合,只為呈現出最純粹的雕塑作品,將本位為厚重的瓷土與陶土捏塑出極為輕薄柔和的線條及形態,如此的反差成就陶藝作品的創新觀點,在陶作中難見的「大」作品及「薄」作品。

蔡宗隆的作品《寧靜的溫度》,試著在陶瓷作品上留下溫度存在的痕跡,希望觀者感受作品溫暖而靜謐的親切感。另件作品《向光》,作者以裂縫般的深邃線性空間,層層疊疊,並任其旋轉向上,試圖展現生物有機體向光的動態語。納塔莉.朵寅(Nathalie Doyen)的作品《夏雨》(Summer Rain) 及 《花園》(Garden),均以染色陶土塑型,並用針型工具戳出圖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