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斯土】 苑裡藺草 文化館記行 文/塵霜 |2019.01.23 語音朗讀 275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苑裡婦,一何工,不事蠶桑廢女紅。十指纖纖日做苦,得資藉以奉姑翁……」,藺草文化館內展示櫃中之〈苑裡蓆歌〉說明昔時苑裡女性從事蠶桑女紅者鮮少;多以藺草編織為業,獲取工資奉養公婆。圖/塵霜 「苑裡婦,一何工,不事蠶桑廢女紅。十指纖纖日做苦,得資藉以奉姑翁……」,藺草文化館內展示櫃中之〈苑裡蓆歌〉說明昔時苑裡女性從事蠶桑女紅者鮮少;多以藺草編織為業,獲取工資奉養公婆。圖/塵霜 圖/塵霜圖/塵霜 文/塵霜 「苑裡婦,一何工,不事蠶桑廢女紅。十指纖纖日做苦,得資藉以奉姑翁……」,藺草文化館內展示櫃中之〈苑裡蓆歌〉說明昔時苑裡女性從事蠶桑女紅者鮮少;多以藺草編織為業,獲取工資奉養公婆。 〈苑裡蓆歌〉載於西元一八九七年蔡振豐所編《文徵.苑裡志》之中。而《風俗考.苑裡志》亦記載:「苑裡,事女紅者卒鮮。生女至六、七歲,皆學織草蓆與大甲同,而手段更工;能於尺幅中織成『吉祥』字面,並及巧製花樣者。幼女織之,老婦亦織之……」。 某天,由北港返回台北途中,為避開壅塞路段,短暫停歇於苑裡藺草文化館。「苑裡」之名,由台灣總督府文教局編修課之編修書記安倍明義所編之《台灣地名研究》一書可知,源自道卡斯族(平埔族)苑裡社,「彎里」、「灣麗」、「宛里」與「苑裏」,均為現今之「苑裡」。近期頗富盛名之稻田彩繪,種植地點正位於藺草文化館前方道路旁農田,館內亦存放數幅空拍照片供人欣賞。 另由《物產考.苑裡志》可知:「苑裡每歲入金,除米穀外,惟草蓆一款,年可得金二萬圓左右。蓋蓆之製造,其創始則自苑裡社番;後傳入苑裡街莊,幾於無戶不習.然以大甲為市,故稱曰大甲蓆,又曰番仔蓆也。」 除地名外,往昔苑裡具經濟規模之藺草編織亦源自於平埔族。「番」字,原有未教化之意,然蓆之編製源自平埔族,師法平埔族,卻稱其為番,有失公允。 踏入館中,一樓為展示區,占地約五、六十坪許,展示品與相關介紹,如草帽、草蓆、手提包、草扇、藺紙等,均置放於玻璃櫃內供遊客遠觀。離館後,館外之「文化薪傳懷洪鴦」像栩栩如生,老婦、幼女與藺草編織象徵文化百年傳承,心已然感動! 前一篇文章 【藏在剪紙中的故事】 左堆.新埤鄉 下一篇文章 【名人軼事】 陳寅恪的對子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課本沒有的歷史】飛虎隊的寶庫──壘允廠【島嶼紀事】百年石滬與新屋福興宮【文化印象】北京城老舍故居【書寫之間──任漢平、蔡振祿、陳彩雲書畫創作聯展】傳統與現代 交融之美【美哉斯土】畢律斯鐘樓傳大愛【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揚州鑑真圖書館‧美術館 作者其他文章【行走人間】姜子寮絕壁記行【大江南北】平溪慶和煤礦之炭礦人生【大江南北】 姜子寮山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