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斯土】 苑裡藺草 文化館記行 文/塵霜 |2019.01.23 語音朗讀 273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苑裡婦,一何工,不事蠶桑廢女紅。十指纖纖日做苦,得資藉以奉姑翁……」,藺草文化館內展示櫃中之〈苑裡蓆歌〉說明昔時苑裡女性從事蠶桑女紅者鮮少;多以藺草編織為業,獲取工資奉養公婆。圖/塵霜 「苑裡婦,一何工,不事蠶桑廢女紅。十指纖纖日做苦,得資藉以奉姑翁……」,藺草文化館內展示櫃中之〈苑裡蓆歌〉說明昔時苑裡女性從事蠶桑女紅者鮮少;多以藺草編織為業,獲取工資奉養公婆。圖/塵霜 圖/塵霜圖/塵霜 文/塵霜 「苑裡婦,一何工,不事蠶桑廢女紅。十指纖纖日做苦,得資藉以奉姑翁……」,藺草文化館內展示櫃中之〈苑裡蓆歌〉說明昔時苑裡女性從事蠶桑女紅者鮮少;多以藺草編織為業,獲取工資奉養公婆。 〈苑裡蓆歌〉載於西元一八九七年蔡振豐所編《文徵.苑裡志》之中。而《風俗考.苑裡志》亦記載:「苑裡,事女紅者卒鮮。生女至六、七歲,皆學織草蓆與大甲同,而手段更工;能於尺幅中織成『吉祥』字面,並及巧製花樣者。幼女織之,老婦亦織之……」。 某天,由北港返回台北途中,為避開壅塞路段,短暫停歇於苑裡藺草文化館。「苑裡」之名,由台灣總督府文教局編修課之編修書記安倍明義所編之《台灣地名研究》一書可知,源自道卡斯族(平埔族)苑裡社,「彎里」、「灣麗」、「宛里」與「苑裏」,均為現今之「苑裡」。近期頗富盛名之稻田彩繪,種植地點正位於藺草文化館前方道路旁農田,館內亦存放數幅空拍照片供人欣賞。 另由《物產考.苑裡志》可知:「苑裡每歲入金,除米穀外,惟草蓆一款,年可得金二萬圓左右。蓋蓆之製造,其創始則自苑裡社番;後傳入苑裡街莊,幾於無戶不習.然以大甲為市,故稱曰大甲蓆,又曰番仔蓆也。」 除地名外,往昔苑裡具經濟規模之藺草編織亦源自於平埔族。「番」字,原有未教化之意,然蓆之編製源自平埔族,師法平埔族,卻稱其為番,有失公允。 踏入館中,一樓為展示區,占地約五、六十坪許,展示品與相關介紹,如草帽、草蓆、手提包、草扇、藺紙等,均置放於玻璃櫃內供遊客遠觀。離館後,館外之「文化薪傳懷洪鴦」像栩栩如生,老婦、幼女與藺草編織象徵文化百年傳承,心已然感動! 前一篇文章 【藏在剪紙中的故事】 左堆.新埤鄉 下一篇文章 【名人軼事】 陳寅恪的對子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8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2025.07.3010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馬崗漁村領略海女文化【寬鼎畫語】一瞬一華【優游藝林】浮在水面的佐川美術館 【歷史現場】從戍衛海疆到軍艦博物館 德陽艦的奇幻轉型【走進大西南】中國西南民族體質調查(上)【五十三參──慧裴法師攝影巡迴展】守著自己的寶藏 作者其他文章【行走人間】姜子寮絕壁記行【大江南北】平溪慶和煤礦之炭礦人生【大江南北】 姜子寮山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