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萬映儀宜蘭報導】在彰化長大嫁到宜蘭的洪祝華,小時後看到一波波的人潮持香在佛前跪拜,便懵懂跟著在旁邊模仿著,沒想到「拜佛」竟成了她日後的生活作息。婚後又受公公的影響接近雷音寺,即目前的蘭陽別院,得知佛光山將在宜蘭蓋一所大學時,覺得這不但讓宜蘭人的「大學夢」能夠美夢成真,更可提升宜蘭地區的文化及教育發展,便和家人參與百萬人興學活動。  相貌秀氣,體型嬌小,舉止之間不徐不緩的洪祝華,小時候生長在非佛教家庭,結婚後,因她的公公在新春過年及佛誕日,都會到雷音寺取大悲水,自她嫁進門,入寺取水之事就由她承下。後來經雷音寺師姐鼓勵,開始參加念佛會及共修法會。侍親至孝的她,非常珍惜親近道場的因緣,所以出門前會先將家務安頓好後,再到雷音寺共修。
她知道佛光山將在宜蘭蓋大學,為了讓家人都能沐浴法海中,便藉這個因緣,開始邀約娘家的兄姐及先生等一起投入百萬人興學活動,由於她的虔誠感動了家人,獲得全數支持。她鼓勵親友參加勸募活動,自己還投入行腳托缽宣導勸募。
她說,參與勸募工作後,自己改變許多,如懂得站在別人立場看事情;遭受到拒絕時,想到星雲大師的話「要愈挫愈勇,不退信心,生命也能獲得無限的擴大。」便調整心情不再退縮而能處之泰然;表達能力也增強許多等。她接著又說,雖然勸募的只是區區的百元,但是在「小小布施中,福慧增長,自他歡喜」無形中也莊嚴了自己,讓身心獲得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