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林火旺(台大哲學系兼任教授)
在經歷整整一年的波折之後,管中閔校長今天終於上任了;雖然短時間內雜音還是不會斷,但總算是撥雲見日。經過這一年,管校長受壓抑的心靈想必累積不少能量,一定很想大幹一場。台大校務千頭萬緒,我認為管校長最應該做的事是:不要讓自己遭遇過的委屈複製到別人身上,管校長的委屈主要源自國人的民主素養不足,而民主的涵養沒有捷徑,只能從教育入手,因此管校長可以透過通識教育,先教懂台大學生「什麼是民主?」
我們現在所謂的「民主政治」,是自由主義民主政治(liberal democracy)的簡稱,而此一政治理念核心精神是:容忍、講理、依法行政。但是在台灣,大多數人民只關注民主的實務面,對於它的理念和價值層次,不是漠視就是無知,所以一般將民主和自由簡化成投票和抗爭,自己的人是多數時就高唱:「民主是少數服從多數。」投票就是民主;自己的人是少數時就說:「多數是暴力,因為多數沒有傾聽我們的聲音,所以抗爭有理。」
民主不只需要法治,民主就是法治;有權力者如果不依法行政,就是變相的獨裁。管中閔一年來所受的委屈是:民進黨政府為了阻止他們不喜歡的人擔任台大校長,先射箭再畫靶,想盡各種理由,合理化自己的作為。
執政黨這一年來處理管案的過程,只能用4個字形容:荒腔走板;因為執政者完全不依法行政,踐踏民主,莫此為甚。他們所謂「遴選委員會程序瑕疵」是什麼?有沒有瑕疵不是誰說了算,一切要看遴選委員會相關的辦法如何規定,教育部完全無法指出管案違反了哪一個法條。
至於用「教育部有監督之責」為藉口,完全忘了2005年民進黨立法委員管碧玲提案修改大學法,就是要落實大學自治的精神,不讓教育部對國立大學校長有「核准權」,所以把教育部的監督權改成「置入性監督」:台大的遴選委員會中,有3名是教育部指派的。這次台大校長遴選過程,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從頭到尾都參與會議,如果過程真有瑕疵,是不是應該究責姚立德失職?
執政者擺明了要當政客,漠視依法行政的民主精神令人不恥;但是台大學生則令人失望,因為他們提出反管的論調和執政黨如出一轍,很難不被人聯想為「執政黨的傳聲筒」。「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絕對腐化」,有風骨的知識分子永遠站在有權力者的對立面,但是校務會議的學生代表,從不質疑執政的民進黨,還儼然以執政者的打手自居,「知識分子」這4個字的理想性和神聖性,徹底蒙羞。
這群學生代表在臨時校務會議討論管案時的咄咄逼人,讓許多教授代表感到厭惡;會議表決結果是「請教育部速聘管中閔為台大校長」,他們抗議這是不尊重他們的聲音,他們心中的民主顯然是:照我們的才是民主。
台大學生在民主素養上顏面盡失,更明顯的是江宜樺的演講閙場。江宜樺於上月18日晚間應邀至台大政治系演講,進行約半小時,有上百名號稱太陽花學運的學生闖入會場,高喊口號、搶走江宜樺手上的粉筆。18世紀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說:「我不贊成你的意見,但是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在台灣應該被說爛了吧!容忍不同意見是民主的基本常識,在大學殿堂咆哮,洩露的是文明程度的低落。
元月5日的台大校務會議中,社科院院長針對江宜樺事件表示,這是系學會邀系友的演講,以後還是會繼續舉辦;不料學生代表卻質疑王院長說:「這不是系學會邀請,而是社科副院長所主導。」言下之意是:不是系學會邀請來的講者,閙場有理。這是哪門子的民主?
即使反對、抗爭也可以展現「民主」的含量。台大學生呈現給社會大眾的民主程度,讓不少台大人汗顏。管校長,上任第一件事:先教台大學生什麼是民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