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走在開悟的路上

妙熙法師 |2018.12.23
2062觀看次
字級
印度恆河 圖/妙熙法師
圖/妙熙法師

文/妙熙法師

旅行途中,你會想什麼?
下個行程、美食餐點、旅館陳設、或者期待巧遇生命中的旅人……
旅途當中,總有許多無法想像,所以旅行才如此吸引人!
對我來說,每一段旅行都是走在解開生命答案的路上。

印度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流經一百二十個城市,數以百萬計的人依靠恆河獲得飲水,她是印度的母親之河。

在九億三千萬印度教徒心中,恆河是一條聖河,每日清晨總有數以百計的印度人,或踏或蹲地在石階上沐浴,洗脫一生罪孽與病痛,神情享受,彷彿與神共舞。

恆河也是世界各國佛教徒心中的靈性之河,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恆河兩岸行腳說法,度化世人了悟真理,證入聖位。

恆河聖潔而美麗的身影,讓人嚮往……

二○一二年,我首次踏上佛陀的故鄉,才親臨聖地,一遊恆河。

恆河四周瀰漫著五味雜陳,他們說這是印度特殊的氣味。潔身的河水,漂浮著泡沫、浮屍、骨灰、垃圾、和各種意想不到的穢物。

浮屍源自於印度「河葬」習俗,據說每年從恆河漂出的浮屍多達三千多具,恆河邊還有個火葬場,那燃燒屍骸的火,千百年來從未熄滅過。

乘上小船,划向河央,登上沙洲,大家紛紛拿起漂亮的玻璃罐,用雙手裝進恆河沙,沙質細緻綿密,陽光照射下,如聖脫俗。

即使如此,我依然不願拿出瓶子。望著恆河,默念《心經》:「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到夢想。」

什麼是垢?什麼是淨?那是我第一次在恆河邊上凝思,不明所以。

多年後,二○一八年我踏上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澳洲大地,旅途中意外來到邦迪(Bondi)海灘,那是一個令人捨不得離開視線的小海灣。

南半球的七月陽光,就像一層薄紗,暖得恰到好處。微風徐徐,天海一色,湛藍沉靜,沙色潔白,如童子之心。西方人的天堂,似乎才像佛國聖地,極樂世界。

如此美景,多半是觀光客來此游泳嬉戲、餵鳥賞景、度假休閒、拍片取景,與印度虔誠的信仰者,大相逕庭。

為什麼清淨美麗的邦迪海灘,來的是享樂的觀光客?而必須整治清潔的恆河邊上,反倒是虔誠的信仰者?

我的自問自答,如同佛世時,弟子問佛:「世尊,為何他方諸佛都在莊嚴佛土成佛,而您卻選在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成佛?」

釋迦牟尼佛以以錫杖輕觸大地,印度汙濁的穢土,瞬間變化為琉璃世界。

世尊說:「你看的穢土,在我心中淨如琉璃。」

如此場景,也常出現在我們周圍的生命中,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們總是不喜歡貧困,甚至排斥挫折,但每一位成功的人都感謝曾經失敗的經驗,和曾經讓他更堅強的敵人。當人們生活在富裕環境時,安樂享受隨之而來。

佛陀以錫杖示意,不也意味著,在穢土中修行,看見六道苦難的眾生,更能生起悲切的慈悲之心。在無常的督促下,更懂得把握有限生命,一刻都不能浪費。

普賢警眾偈:「逝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如果懂得了這個道理,就不難理解為何恆河邊上總是貧苦的虔誠者,而邦迪海灘聚集的是富有的觀光客了。

對現代人來說,外出是旅行;對一位行人來說,外出就是參訪、參學,藉由山水說法,反觀內心,解開生命的疑惑。

帶著參學之心念去旅行,每一趟旅程都是走在開悟的路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