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旋轉舞 傳遞愛與祝福

 |2018.12.22
4259觀看次
字級
旋轉的修行者跳舞時,會將臉側一邊、閉上雙眼,為的就是表現從容、天人合一的境界。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土耳其國內和外國遊客十七日聚集康雅省,紀念十三世紀伊斯蘭教蘇菲派神祕主義者、詩人、伊斯蘭學者魯米歸真七百四十五年,他開創的旋轉舞靈修方式已與土耳其風俗、歷史、信仰和文化密不可分。

魯米(Mevlana Jalaluddin al-Rumi)逝世紀念活動每年從十二月七日開始,在安那托利亞(Anatolia)中部康雅省(Konya)進行到十七日逝世紀念日當天。

或許不知魯米何許人也,但說到土耳其旋轉舞,許多人可能有印象。

蘇菲派聖哲魯米開創的神祕主義教團以跳旋轉舞的方式靈修,長袍的裙擺隨樂音形成圓盤般的飛轉,將舞蹈結合讚頌禮拜真主的儀式。修行者頭戴高帽,透過專注於想著真主阿拉而旋轉,便能放下自我、忘記旋轉本身而接近阿拉,進而進入與阿拉交流的心靈體驗,肅穆優雅的舞蹈則令觀者心靈平靜。旋轉的修行者,右手朝天(向上),表示接收阿拉的祝福;左手朝地(向下),表示將阿拉的祝福傳給眾人。而旋轉方向為順時針旋轉,象徵宇宙萬物皆向著性靈、智慧、愛與真理圍繞。

《時代雜誌》(TIME)曾報導,魯米作品是當代全美國最暢銷詩作;聯合國則宣布二○○七年為「國際魯米年」,以紀念他八百歲冥誕。

一二○七年,魯米生於今天的阿富汗,一二二八年落腳塞爾柱土耳其帝國統治下的康雅,一二七三年長眠於此。他的詩作傳遞愛、生命和神性,在全球以不同語言廣為流傳至今,在靈性上對後世產生巨大啟發。

魯米是非正統形式穆斯林,提倡藉由愛來達成沒有限度的包容、正向思考、善良、慈善和覺悟。對他而言,所有宗教或多或少都是真理,他更對穆斯林、猶太人和基督徒一視同仁 。

魯米逝世後,追隨者根據他的哲學和教義創設梅夫拉維教團(Mevlevi Order),並以旋轉的苦行僧(Whirling Dervishes)得名。

包容教誨 影響深遠

他對於和平與包容的教誨讓所有宗教同受感染。教宗聖若望二十三世(John XXIII)一九五八年曾傳達「以天主教界之名,我恭敬禮拜追憶魯米」的特殊訊息。

康雅巿長阿勒泰(Ugur Ibrahim Altay)告訴安納杜魯新聞社(Anadolu Agency):「十七日重逢之夜(Sheb-i Arus)的最後一個節目,但願土耳其總統也會參加。」魯米認為死亡就是慈愛的造物主與被愛者相會之時。

紀念魯米歸真七百四十五年的活動,十七日在康雅進入最高潮,遊人觀禮盛大旋轉舞儀式。傳遞愛與和平主義理念的魯米哲學也將在悠揚笛聲中繼續流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