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鳳宮採北方宮殿式建築,三進院落、樓高二層。圖╱人間社記者黃麗宏
【人間社記者彭高鳳高雄報導】三鳳宮舊名三鳳亭,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經多次重修;一九七一年另擇地於現址重建完成。
廟宇採北方宮殿式建築,三進院落、樓高二層,分前、中、後三殿,為台灣民間典型的佛道合一寺廟。廟宇內所有廊檐的斗栱、梁楹、梁枋全為彩繪,出自全台知名廟宇匠師的巧手,是近年來廟宇建築的一大轉變。更特別的是,門神目光、鞋尖會隨著觀賞者注視方向而移動,為彩繪大師潘麗水巨作。
三鳳宮與民眾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早年,有安頓心靈的藥籤信仰文化,發揮了互助及扶弱濟貧的影響力;並著力弘揚文化,如每年元宵節舉辦的猜謎活動,文人雅士聚會一處,獲得「文化廟」的讚譽。
「宮、廟、寺等為公共事業,對於十方善眾的捐獻,應妥加利用。」總幹事劉德賢表示,三鳳宮致力於興辦公益慈善及社會教化事業,表現績優,屢獲內政部表揚。談及三鳳宮諸神祇的神蹟,劉德賢笑說,以平常心待之。
自從佛光山舉辦世界神明聯誼會以來,三鳳宮每年度均派員出席盛會。「各宗教本著濟世救眾、勸人向善的精神,對於人民具有教化功能。透由神明聯誼交流,五教合一,更能匯成一股宗教秩序的力量,凝聚世人信仰的情感,讓社會、國家、世界更趨和諧、安定。」劉德賢表達肯定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