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脫歐協議十一日在國會表決,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 如果協議闖關失敗,可能面臨以下七種結果:
一、無協議脫歐
若一切順利,在沒有任何意外的情況下,英國將進行無協議脫歐。相關法律已經研擬妥當,意味著英國將於二○一九年三月二十九日離開歐盟。
二、國會對脫歐協議進行第二次表決
脫歐協議預料很大機會被否決,有人建議政府可以讓協議再次嘗試過關。這個方法並非直截了當,因為有一個原則,即國會議員不應被要求在同一問題上投票兩次。
三、與歐盟重新談判
政府可提議進行更徹底且廣泛的重新談判,但時間將會拉得更長。這可能需要更動第五十條脫歐條款以延遲英國脫歐。若歐盟拒絕重新談判,政府將不得不採取其他手段。
四、提前舉行大選
梅伊可能認為,解決僵局的最好方式是提早大選,為她談成的協議取得授權。梅伊無權直接宣布大選,須由國會議員表決此案。若有三分之二議員支持,最快的選舉日是二十五個工作日後,但也可以更晚,確切日期由首相決定。此一計畫也可能包含向歐盟要求延長《里斯本條約》第五十條。
五、不信任投票
如果脫歐協議遭拒,反對黨可要求舉行不信任投票,梅伊甚至可能自己提出。如果沒有任何政府可於十四天內贏得信任投票,將提早舉行大選。但有可能是首相換人、保守黨繼續當家的另一個少數政府,或由另一個黨執政的少數政府。
六、二次公投
如同重新協商或提早大選,可能必須延長《里斯本條約》第五十條。三月二十九日之前恐怕來不及辦二次公投,因為必須先立新法決定相關規則,例如誰能投票,選舉委員會也要有考慮公投提案並提出建議的時間,投票前還有法定等候期。專家估計最少需要二十二周。
七、首相梅伊遭到黨內挑戰
若有四十八名保守黨國會議員致函一九二二委員會主席,國會的保守黨議員可對梅伊的領導進行不信任投票。這不同於國會的不信任投票,但同樣可能導致更換保守黨黨魁和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