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舊報助弱勢 神父逆境開生機 |2018.12.07 語音朗讀 278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劉一峰(左)帶領義工,做資源回收的工作。圖/資料照片 劉一峰(左一)幼年時與兄妹合影。 圖/劉一峰提供 法籍神父劉一峰去年開心領到中華民國身分證。 圖/資料照片 【本報花蓮訊】花蓮玉里天主堂神父劉一峰來台服務逾五十年,他從賣一捆舊報紙換到十元開始,開啟資源回收事業,幫助弱勢者自力更生,讓玉里鎮被稱為「沒有遊民」城鎮,劉一峰國語、台語及原民語流利,一生有三分之二時間在台灣,他說「台灣就是我的家」。 劉一峰(Yves Moal),一九四一年八月五日出生於法國布列塔尼,二十四歲晉鐸為神父,一九六六年二十五歲來台服務,一九八六年奉派至玉里天主堂擔任本堂,一九九九年接下安德啟智中心,照顧當地的心智障礙、肢體障礙與多重障礙者至今。 早年聯外交通不便,偏遠地區的社會資源很少,都賴國內外教友的支持與援助,讓安德啟智中心院童們能過日子、受教育,劉一峰一直設法尋求突破困境之道。 二十多年前,劉一峰偶然賣了一捆舊報紙換來新台幣十元,從此開啟資源回收的歷程,也為安德啟智中心紓困,「原來舊報紙也可以賣錢」。 收容遊民 安居一方 從此他開始號召教友們做資源回收,慢慢的左鄰右舍也開始捐贈,收入、信心持續增加。如今教堂的資源回收場,可以安置身心障礙人士就業,為他們在逆境中開啟生機,也解決安德啟智中心經費拮据的窘境。 走進玉里天主堂,庭院一角舊報紙、書刊雜誌、瓶瓶罐罐堆積如山,劉一峰埋首整理、分類,數名啟智中心院生、義工在一旁幫忙,大夥忙得不可開交。 「玉里人都知道、資源回收就拿給劉神父。」陳阿嬤拿著舊報紙、寶特瓶來到玉里天主堂,她很佩服劉一峰靠資源回收收容很多弱勢,所以只要家中有要回收的物品,都會送到這裡。 資源回收的物品愈來愈多,其中不乏還堪用的書籍、電器、衣物等,因此,劉一峰與當地醫院合作開了二手商店,讓這些還能用的物品再利用。 劉一峰收容失業者、更生人或弱勢者,教導他們靠自己力量工作,讓他們安心、有地方住,玉里鎮甚至被稱為「沒有遊民」的城鎮。目前玉里天主堂收容三十多名無家可歸的民眾,劉一峰帶著他們每天工作,換取應有的報酬與尊重。 「安德啟智中心」創辦人顧超前神父一九九九年過世後,劉一峰接受教會指派,成了中心負責人,接下照顧花東地區身心障礙者的棒子,而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要照顧院生一輩子。隨著院生年紀漸長,新院生再進來,空間已不敷使用,劉一峰開始籌建怡峰園。 奉獻一生 實踐信仰 由於興建怡峰園金額龐大,募款過程一波三折,劉一峰曾寫信給當時總統馬英九,總統府轉由前高鐵董事長歐晉德帶來關切,提供建院的鋼筋、水泥等費用。二○一六年五月六日怡峰園在富里鄉動土,目前怡峰園已近完工階段,劉一峰心願終將實現。 來台服務逾五十年的劉一峰,國語、台語、原民語流利轉換,早已認定自己是台灣人,去年四月拿到中華民國身分證,「人生有三分之二時間都在台灣,台灣就是我的家。」今年已七十七歲的劉一峰說,五十二年前,從法國馬賽上船、來台灣時,就抱著未來都屬於台灣的決心。 「天國並非一個看不見的世界,天國其實就在你我生活周遭的環境中,等著你我去發現。」劉一峰神父奉獻一生給台灣,用生命真實活出信仰。 前一篇文章 南傳佛教藝術 宗博館展出 下一篇文章 全集分享論壇 引發閱讀興趣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洛城天主教區悼念教宗 西來寺出席彌撒 佛光山捐贈輪椅 大阪市府致謝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大馬東禪寺三皈五戒 培福修慧 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