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鹿鳴堂(上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因校內卓越聯合大樓興建案,原計畫今年七月拆除,但在拆除前夕,台大校友發起搶救行動,找出新事證提報至北市文化局,順利重啟會勘。該案昨天進入文資會審議,最後以原名「僑光堂」登錄為北市歷史建築。
【本報台北訊】台灣大學鹿鳴堂因校內卓越聯合大樓興建案,原計畫今年七月拆除,但在拆除前夕,台大校友發起搶救行動,找出新事證提報至北市文化局,順利重啟會勘。該案昨天進入文資會審議,最後以原名「僑光堂」登錄為北市歷史建築。
台灣大學校內建築鹿鳴堂原名僑光堂,一九六七年落成,為台灣與海外華僑聯繫的重要集會中心,是早期推動僑務、崑曲文化、政治活動的重要場所。台大校方、學生會均認為該棟建物老舊、結構不穩,主張及早拆除,而校友與僑委會則期望保留,雙方意見相左。
昨天文資大會審議,支持、反對兩方仍各持己見。主張保留的台大校友林怡君、高齡九十歲的前僑光堂僑生活動中心副主任董鵬程,及畢業於台大的柬埔寨僑生都到場登記發言,稱已聯繫二百多名僑生共同連署保留。
反對保留的台大副總務長徐炳義則表示,卓越聯合大樓興建案花六億元公帑,也通過都市設計審議,因此主張拆除就大樓,採意象保存,闢建開闊與安全的校園空間。
最後十七位委員投票,十三人同意,決定以原名「僑光堂」登錄為歷史建築。對此,徐炳義表示,開發計畫勢必受影響,會回去討論,台大學生會代表則批評「又多了一棟廢墟」,而董鵬程則連連說「很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