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大象有不長象牙的趨勢。圖/取自國家地理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被偷獵者獵殺多年後,非洲莫三比克的大象逐漸演化為不長象牙。
「國家地理」報導,過去莫三比克的龍戈薩國家公園(Gorongosa National Park)內有約四千頭大象,但莫三比克內戰時期人類為用象牙換取資金,或用象肉餵養士兵,獵殺近九成大象。人類大量獵殺,影響了大象演化。
非營利組織「大象之聲」(Elephant Voices)總監暨大象行為學家普爾(Joyce Poole)表示,公象象牙比同齡的母象象牙大,成為獵殺的主要對象,但在公象減少的情況下,盜獵者也獵殺母象。
一九九二年內戰結束後,新出生的母象有百分之三十二沒有象牙。普爾說,正常情況來說,母象無象牙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
這種無象牙趨勢並非只在莫三比克。在南非阿多大象國家公園,二十一世紀初公園內的一百七十四頭母象之中,百分之九十八沒有象牙。在一些盜獵行為嚴重的地區,如肯亞南部,獵殺行為使得大象象牙變小。
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無象牙的大象如何維持生活。研究人員在六頭成年母象身上佩戴GPS項圈,並定期採取血液及糞便樣本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