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合會駐諾魯技術團團長李宜龍(右)教諾魯居民種菜。圖/李宜龍提供
【本報台北訊】南太平洋島國諾魯,是太平洋國家中肥胖率最高的,居民罹患糖尿病、心臟病或中風的情形嚴重。從台灣來到諾魯的國合會技術團,教當地居民吃菜、種菜、生產雞蛋,讓青菜進入學校,也做水煮蛋分配給學童,已逐漸看到成果,許多糖尿病患主動說想多吃蔬菜,讓團隊振奮。
國合會駐諾魯技術團團長李宜龍說,當地人蔬菜和蛋白質攝取量都不足,慢性病情況嚴重;目前我國在諾魯有兩個計畫,一是蔬菜生產暨營養提升計畫,二是雞蛋生產計畫。
李宜龍說,技術人員指導當地人栽培蔬菜,推廣能生食的黃瓜、小番茄、萵苣,還有必須煮的黃秋葵、茄子和玉米等,並定期舉辦社區烹飪班,和教會、學校合作,由團員或役男教導烹飪技巧,告訴居民如何吃得營養。技術團甚至為洗腎中心的患者設計特別菜單,教他們在洗腎中心內也能做的「微波爐料理」。
李宜龍說,諾魯不生產雞蛋,雞蛋計畫進入第三年,每周供應學校三千五百顆蛋,讓當地人補充蛋白質,提升蛋白質來源百分之二十。
李宜龍表示,現在逐漸看到成果,許多截肢者、糖尿病患說想多吃蔬菜、甚至種菜,「我們真的很開心,不只讓當地人更健康,甚至還改變他們的生活」。
三十五歲的李宜龍,是國合會技術團史上最年輕團長,參與技術團已有十年。他二○○八年到瓜地馬拉服外交替代役,退伍後改派吉里巴斯擔任技師,兩年前到多明尼加擔任計畫經理,多明尼加斷交後轉往諾魯。
回憶在國外的日子,李宜龍說,他在吉里巴斯待五年,那裡的人很窮,大部分沒有工作,行人都沒穿鞋;有次他去超市,冰箱只有兩顆柳丁,同事告訴他東西要快買,因為貨船一個月才來一次,沒買到就要等一個月。
李宜龍說,他們教吉里巴斯人種菜後,種菜成了不少人的收入來源,很多農民說經濟狀況改善,小孩可以上學、耶誕節派對經費也有了。他發現,「那邊雖然物質水準低,但幸福感很高」,他也從計畫中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