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針對二戰期間強徵勞工的賠償問題,日本三菱公司擬於今年內設立基金與中國大陸受害者展開最後協調。若設立基金並賠償遺屬能實現,將成為中日史上人數最多的和解範例。
中日兩國關係逐漸轉好之際,日本共同社四日披露了三菱綜合材料公司對大陸受害者賠償的消息。在中日友好條約締結四十周年的今年,雙方正針對在今年內設立基金一事,展開最後協調。
報導說,若跨過設立基金的最後難關,對受害者遺屬賠償將成為可能,以史上最多、三千七百六十五人為對象的中日和解範例將確立。
基金秉承和解協議,管理三菱出資,對持有繼承權的原勞工遺屬是否符合領取條件進行確認。設立後首先將以數百人為單位展開支付。
基金除對不知去向的原勞工和遺屬進行追蹤調查,還將在日本建立紀念碑和追悼慰靈。三菱將支付一億日圓建設紀念碑以及兩億日圓的調查費。
據戰後發現的日本外務省報告書,二次大戰期間共約三萬九千名大陸勞工遭日方強徵,三菱材料公司的前身三菱礦業株式會社及下屬公司接收了三千多人,其中逾七百人在二戰期間死亡。
日本政府根據一九七二年「日中聯合聲明」,認為大陸在放棄國家間索賠權時也放棄個人索賠權;日本最高法院於二○○七年裁定不承認中國人擁有索賠權。
此後,大陸受害者團體與三菱材料公司展開個別談判;二○一六年六月,三菱曾以向每人支付人民幣十萬元(約新台幣四十五萬元)為主要條件,與被擄勞工受害者團體達成和解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