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人間佛教座談會,期以五場討論會的多元面相學理闡述,深化人間佛教對當代社會的影響力。 圖╱人間社記者慧裴
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和女眾學部學生聆聽講演。圖╱人間社記者林靖敏
【人間社記者蕭惠珠高雄大樹報導】第六屆人間佛教座談會二十六日開幕,在佛光山雲居樓六樓展開為期三天的五場討論會。來自中國大陸、美國、加拿大、德國、比利時及海峽兩岸三地等二十四位學者,針對「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議題,從宗教社會學、歷史學、經濟學、佛學、哲學、文學、語言學等多元面相,交流研究心得,期能透過學理闡述,深化人間佛教在當代社會的影響力。
開幕式邀請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發表基調演講。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表示,現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已進入歷史高點,成為漢傳佛教的重要現象,希望透過座談會讓學者集思廣益,為人間佛教的再出發尋找新的突破契機。
學者智慧結晶 讓世界更美好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代表主辦單位向學者表達歡迎和感謝之意。他表示,人間佛教座談會邁入第六屆,已出版五本論文集,針對近百年人間佛教的轉型、星雲大師推動和實踐人間佛教的成果,有精闢闡述,學者在座談會分享的真知灼見和智慧結晶,可供學子或一般民眾作為人生參考,進而改變人生,甚至改變社會,可謂「功德無量」。
慧傳法師分享經驗談,某次搭乘九人座廂型車送學者到機場,為了節約能源,擔任駕駛的法師在回程時立即關掉後座的冷氣。那位法師說,每天過堂用齋都學到要「惜福」,長久薰習下,自然運用在生活中,而且早已養成事事惜福的習慣。可見「一句佛法,只要貫徹實踐,就能對生命、社會有幫助,帶動世界和平」。
出席開幕式的還有: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藏經樓堂主覺元法師、澳洲南天寺住持滿可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佛光山傳燈會執行長妙文法師、佛陀紀念館副館長如元法師、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以及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和女眾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