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千手觀音 齊聚三十三間堂

 |2018.10.25
1796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到日本京都,三十三間堂是許多旅人不會錯過的景點,其本堂建築及本尊、二十八部眾立像、風神雷神像,均被列為日本國寶,千尊千手觀音像曾列入重要文化財產。尊尊法相莊嚴的觀音群像,在結束修繕後將升級為日本國寶,而此前外借給東京、京都與奈良國立博物館的五尊立像,也已全數回歸堂內。

三十三間堂,由後白河天皇興建。一九九二年,為天皇舉行的第八百次忌日法事上,一千零一尊木立像曾齊聚一堂。之後因借調、修繕等緣由,終難再聚。如今時隔二十六年後,一千零一尊木像重聚於堂上,至十一月二十六日為止,民眾皆可買票入內參拜,機會難得。

最長佛殿 歷經七百年

坐落於京都市東山區的三十三間堂,正名蓮花王院,初建於一一六四年,八十年後慘遭祝融之災,一二六六年完成重建。歷經幾次大修,但整體建築七百多年來仍保存比較完好。

整體建築高十六公尺,寬二十二公尺,縱深一百二十公尺,為正規鋪瓦屋面的日式歇山頂樣式。因正面被柱子分隔成三十三間,故曰三十三間堂,為日本最長的佛殿。

一一二七年出生的後白河上皇因出家緣由,自命「法皇」,以政教合一之勢統治日本政壇。武士出身的平青盛,為法皇平定多次動亂,故受到重用,權傾朝野。然而,多年戰事給民眾心理帶來無限的傷痛,此時的佛教思想恰巧迎合了貴族贖罪、撫慰人心之心理,因此法皇下令平青盛建造佛殿,三十三間堂應運而生。

「三十三」還有一層意味,《法華經》中觀音菩薩有三十三種法相,以種種形象度脫眾生,也是該建築名稱來源之一。

七百年過去,平民、梟雄、戰亂等皆已隱沒入歷史,唯有此供奉萬千神佛的建築屹立不倒。在悠長的佛殿前,人們仿佛行走於歷史長河中的粒粒細沙,脆弱而渺小。

三十三間堂的魅力,絕不止建築本堂。殿內正中有尊千手觀音坐像。以其為中心,左右各立有五百尊千手觀音像,加上本尊後一尊立像,共計一千零一尊觀音立像。觀音群像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整整齊齊一字排開。任何人步入殿中,都會先深吸一口氣,被眼前的金碧輝煌和磅礡氣勢所震驚。

本尊千手觀音坐像,始造於一二五一年,完成於一二五四年,像高三點三五公尺,加上底座及頭光,整體高度達七公尺,造像為雕刻大師湛慶於八十二歲高齡時創作,為世間觀音造像之極品。十一面表情各有不同;四十二臂各執法器,形態優美端莊;頭頂處有寶光,身下蓮台層層,微小之處更顯精雕細琢。

千尊觀音 凝聚靜定感

主尊左右的千尊觀音像,合掌而立,分十排列於堂上。像均高約一公尺六七,採用寄木造貼漆箔,神情各有不同。其中有一百二十四尊為佛堂初建時所雕,剩下八百餘尊為鐮倉時代重造,歷時十幾年創作而成。從初建時起,湛慶大師下的四代門徒,與日本其它著名流派如圓派、院派大師通力合作,終於完成此浩大工程。

主佛後及走廊兩端有木造天神及風、雷神立像,身形半裸,筋骨畢露,充滿張力,藝術表現手法十分生動,體現著古人對大自然的無限敬畏。

「千」是個不錯的數字,有無量、圓滿之義。無量在內,空氣都充滿儀式感、凝重感。緩緩行走的熱門,彷彿在恭恭敬敬聆聽著諸天神佛的教誨。堂內禁止拍照,沒有咔嚓響,亦沒有高聲語,有的只是─ ─靜。

視野放在當下,每年正月,三十三間堂都會舉行射箭大賽,數千少男少女前來參賽,吸引遊客前來觀看,也算名動海內外的一大盛事了。如此熱鬧,有人擔心,會不會干擾堂內諸佛菩薩?那上千尊觀音連同這悠長的建築一起,早已見過太多紛紛擾擾、諸事無常,諸佛菩薩仍坐在堂內,靜定看人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