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知道的事 多希望在40歲就能知道 林懷民遺憾沒好好陪父母

 |2018.10.25
5736觀看次
字級
七十一歲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圖/資料照片)去年宣告二○一九年底退休。
林懷民(左一)幼年與家人合影。圖/雲門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七十一歲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去年宣告二○一九年底退休;他說,全台文化中心至今未活化,是他與工作相關最致命的遺憾;而他人生最大遺憾,和他九年前回答的一樣,是未能多陪陪老父母。「如何陪伴老去的父母是人生最大的課題,我到今天好像還在補課,可是統統來不及。」

林懷民口中「退休前最後一齣舞作」《關於島嶼》兩個月前獲德國《Tanz》雜誌選為年度最佳舞作,他昨天並獲頒台東縣榮譽縣民。退休前,他卻仍有遺憾。

林懷民回憶,一回他應邀去歐洲導演,爸媽來看首演,之後他帶他們去歐洲玩,由於媽媽堅持省錢,三人擠一間房。他坦言,每思及此就覺遺憾,「我後來去演出,人家都給我住很好的套房,我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住套房?」

又譬如,爸爸過世後,林懷民總在周六陪媽媽,周日由弟弟陪。有年林懷民弟弟出國,他周六在台中演完,準備周日回家,先打電話問「媽媽您好嗎」,聽到媽媽答「一個人吃飯哪有什麼好?」簡直快瘋掉,趕快衝回家。「我們在年輕時,不知道老人家的寂寞;我到六十歲知道一些事情,往往是我希望四十歲知道的。」

林懷民二○○二年執導的歌劇《托斯卡》明年將重演,背後也有段深刻的母子記憶。林懷民說,他第一次知道《托斯卡》中的名曲〈為了藝術為了愛〉,就是四、五歲時,媽媽放七十八轉老唱片給他聽,還教他認日文字「為了藝術為了愛」。

後來林懷民版《托斯卡》上演,媽媽正在住院,也興沖沖來看。上半場結束,大家想該照醫生囑咐九點回家,媽媽卻抵死不回,說要看托斯卡怎麼跳下來;但大家不敢不尊重醫囑,終說服媽媽坐輪椅回家。

「我好後悔那時為什麼不讓她看?看完了,明天再繼續生病也可以。」林懷民說,這都比一天到晚在醫院看指數起伏好,然而這已來不及彌補。

他建議天下兒女除了像作家龍應台《天長地久》書中回家陪伴老父母,在過了一條線後,也別管醫生說什麼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就讓老人家吃了吧,看是要活得很長很辛苦,還是讓他過癮一下?」

劇場裡的梅樹

就像母親守護

林懷民也有不顧醫囑、滿足父母的時候。首次帶爸媽出國時,爸爸已八十幾歲,身為醫生的弟弟認為這樣不妥,「萬一爸爸在飛機上心臟怎麼樣了,你怎麼辦?」林懷民說,他當時很酷地回應,他寧可爸爸在飛機上心臟病發作,也不要他坐在電視前無聊地死掉。然而很多時候,在各種斟酌下,他還是沒有「貫徹到底」。

說不完的遺憾,心中沒能圓滿的旅行,讓林懷民每次旅行,都帶著父母照片在旅館供起來,對他們說話。過去來不及說的話,來不及的陪伴,在這些時刻得以銜接彌補,就如林懷民在雲門劇場園區栽下母親親手培育送他、從火後八里排練場移來的老梅樹,彷彿代替著母親,繼續靜靜照拂雲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