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安平 台最早國際城市

 |2018.10.24
2814觀看次
字級
熱蘭遮城古地圖,但只有外貌,沒有詳細的資料。繪製年代不詳。圖/台史所提供

【本報台北訊】荷蘭人一六二四年在大員(今台南安平)建造熱蘭遮市,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昨公布學者根據荷蘭最新出土的「熱蘭遮市地籍表」相關研究,發現當年這個地方是由來自各地華人和荷人共居的多語言社會,顯現強烈國際性。這份地籍表也是顯現西方城市規畫對台影響最早的明確資料。

台史所助研究員鄭維中指出,該地籍表有很清楚的街廓名、門牌號碼及大量唐人與荷人姓名,顯現共有三百二十戶,其中二十戶是荷人,其他是唐人登記名字。

有趣的是,鄭維中發現,眾多唐人屋僅由七十多位唐人擁有,部分房舍由少數唐人與荷人所有,很可能是租給僑居商人,「就像現在用來候機的高級飯店」。

鄭維中也找到其中三十一名唐人的生活情況,發現跟荷人有密切關係的,或有多棟地產者,多半是荷蘭翻譯員,大多來自東南亞,有三分之一會講葡萄亞語、西班牙語,還有少數是日本華僑,會講日語,居住在原住民村落者主要用馬來語溝通,共同相通的語言則是閩南語。

在商業方面,鄭維中發現,這些唐人最常去的貿易地點是越南南方和柬埔寨,另外大家都和中國大陸有密切貿易關係。

他還發現,其中一位從雅加達移民來台的唐人,在台開墾甘蔗田並製作蔗糖樣本給雅加達商人看,可說是在台從事糖業的最早紀錄。

老街布局

符合17世紀樣貌

成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黃恩宇復原「市鎮測繪圖」,展現熱蘭遮市由數條主要街道構成的街廓布局,和日耳曼土地測量師司馬爾卡頓一六四八年繪製的熱蘭遮地圖對照,幾乎完全符合,也顯現今日台南安平老街區仍是十七世紀街道布局樣貌,只是寬度略窄。

他表示,根據考察,現在安平丹丹漢堡前可能是古荷蘭橋的位置,相關資料將有助未來考古所需。

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研究所包樂史指出,熱蘭遮城在一六二四年前原本屬於東南亞文化圈,唐人不多,但在荷人建城後,成為主要是華人的城市,也顯出台灣最早東亞人和西洋人一起住的歷史。

包樂史說,當年荷人用當時最新穎的城市計畫規畫此城,是很現代的城市,最難得的是,現在仍可看出那計畫。

地籍表緣由

荷蘭想抽稅

荷蘭國際遺產活動中心研究員廉斯卓是找到熱蘭遮市地籍表的功臣,他說原本要做模里西斯島的度度鳥研究,在阿姆斯特丹市政檔案館查看相關公證人檔案時,發現一本記事本倒過來看時,竟可辨識出原認定佚失的熱蘭遮市地籍表。

他說,這表是位荷蘭商務員在一六四三至四七年期間奉大員長官之命來台繪製,好未來準備在台抽稅,但該員在返荷途中過世,僅遺幼子,歸叔叔和公證人監護。資料最後陰錯陽差未編碼,被複寫其他私人資料,埋藏四百年。

台史所所長許雪姬表示,二○二四年是熱蘭遮城立城四百年,台史所因此而舉辦「大員港市的空間與治理」工作坊,為四百年慶熱身,由學者分享基於「熱蘭遮市地籍表」而來的發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