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會擔憂,主治醫師、住院醫師納《勞基法》不同步,恐發生「氣球效應」。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蔡英文政府曾喊出「所有受雇醫師」二○一九年九月納《勞基法》,但是政策恐怕要跳票了。衛福部昨天於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時指出,住院醫師工作樣態較單純,以平均每周八十小時工時為上限,納入期程不變。但主治醫師工作樣態多元、自主性高,納《勞基法》恐增醫療糾紛,還得再討論。
立院社環委員會昨天請衛福部就「醫師納勞基法辦理情形」做專案報告,衛福部長陳時中首度承認,部分推動上有困難,將由住院醫師先行納《勞基法》,但主治醫師還須再討論。立委劉建國問:「會跳票嗎?」陳時中表示,仍將盡力達成目標。
4千名住院醫師
可獲保障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主治醫師納《勞基法》有很多歧見,不只是工時,也有醫師反映,若主刀醫師因工時到了下班,病人術後照顧交由值班醫師處理,若病人出了狀況,應由哪一位醫師負責?醫療糾紛難以釐清責任歸屬。
此外,石崇良也說,主治醫師工作樣態多元,且常有待命時間,例如派去偏鄉地區支援,待命時間多、業務量少,若將待命算延長工時,加班費會加成,形成「在家待命睡覺的時間比在開刀的薪資高」的奇怪現象。石崇良說,主治醫師納《勞基法》仍須釐清疑義及配套措施,若無結果,應暫緩納入,但會優先處理其職災保護跟退休制度。
住院醫師部分,衛福部去年八月實施「住院醫師勞動權益保障及工時指引」,住院醫師每周總工時不超過八十小時。但衛福部六月針對二十家教學醫院調查,發現符合指引的總工時規範者,符合率為九成六,仍有部分科別及醫院違規。
石崇良表示,詢問原因,多是外科住院醫師跟刀學習下不來,但若納《勞基法》,仍會以住院醫師每周最高工時八十小時為主。未來教學醫院若再違規,擬以違規記點方式,累績三點就減少受訓住院醫師名額,直到名額完全扣除。
石崇良表示,還有一年時間可努力協商,看是否能以每周最高八十小時工時,將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規範,預估約有四千多名醫師能獲《勞基法》保障。
醫改會憂
恐發生氣球效應
對原定主治醫師納入《勞基法》,衛福部昨急踩煞車,醫療改革基金會擔憂,住院醫師好好休息時,主治醫師只能拚命值班;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不滿衛福部只不斷說主治納《勞基法》困難,卻不願給出何時可解決、如何解決,要求衛福部交代清楚。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表示,醫院內就是需要這麼多的人力,當初協議時,要求住院醫師與主治醫師須一起納入,就是怕發生「氣球效應」,當限縮某部分的人力,多出來的人力需求就會跑到沒有限縮處。擔憂主治醫師沒有同步納入《勞基法》,當住院醫師準時休息時,醫院可能會逼迫主治醫師值班,主治醫師恐淪為填補住院醫師值班空缺的選擇。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理事長黃致翰則認為,民眾無須過於擔心醫師納入《勞基法》,醫師絕不會急救或開刀到一半下班,醫院二十四小時都會有醫師值班,且輪班前醫師間都會交班,值班醫師絕不會搞不清楚狀況。另開刀完,倘若病人出了狀況,不管醫師有沒有納入《勞基法》,主治醫師一定都會趕回來,唯一的差別是回醫院照顧患者須要給加班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