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在野黨總統當選人索里(左三)與競選搭檔納希姆(右三)二十四日在馬利競選總部慶祝勝選。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二十三日舉行總統選舉,傳統親印度的反對派候選人索里周一宣布勝出,擊敗執政五年、親中國大陸的強人總統雅門。在國際呼籲下,雅門二十四日承認敗選。雅門的行動讓國內外鬆一口氣,馬爾地夫再陷政治危機的威脅消除。馬爾地夫也是中國與印度正競相發揮影響力國家。
雅門發表全國電視演說表示:「馬爾地夫人民作成他們想要的決定。我接受三日大選結果。二十四日稍早,我已和索里會面,馬爾地夫選民選舉他為新總統。我已向他致賀。」
在此之前,雅門一直不願接受敗選結果,僅馬爾地夫外交部對外宣布,「馬爾地夫民主候選人索里勝選」。根據官方開票結果,索里以百分之五十八點三得票率獲勝;雅門得票百分之四十一點七。正式結果要本周日(三十日)公布。
雅門選前利用各種手段,不是讓競爭對方流亡海外,就是逮捕入獄,試圖讓自己連任。但反對勢力團結一心,全面支持索里。
雅門向中國大陸舉債,從事基礎設施建設,讓馬爾地夫的傳統支持者印度大感吃驚。
這次選舉除了是國內政治角力,也是中印兩國的暗中較量。雅門屬親中派,任內致力發展經濟,並支持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相反,索里等反對派則是傳統的親印度派。
有分析認為,這場選舉由反對派勝出,中方在印度洋這個影響力試煉場可謂輸了一仗。
《紐約時報》指出,部分觀察家認為,就算雅門敗選下台,大陸在當地的影響力也不會就此消退,美國和印度不願意或無能力像北京那樣,為缺錢的馬爾地夫挹注數十億美元資金,而大陸將與新總統合作。
馬爾地夫是大陸一帶一路計畫中的一員,已接受北京約二十億美元(約新台幣六百二十億元)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