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荊州

毅振/文‧攝影 |2005.10.23
387觀看次
字級

在富饒美麗的江漢平原西南部,在「九曲回腸」的荊江北岸,有一座飲譽中外的歷史名城─荊州古城。荊州城又名江陵城,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是歷代統治者封王置府的重鎮。

荊州城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是我國南方保存最完好的古城,是光輝燦爛的楚文化的發祥地,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它與楚都紀南城、八嶺山古墓群三部分,構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早在商朝時,荊州已是楚國都城,至春秋時期,成為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楚文化發源和繁榮的中心。三國時有「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

護城河異常堅固
荊州古城始建於三國時代,傳為蜀將關羽所築,歷代都有重修,現存城池為清代重建,計有六組城門,三座藏兵洞和眾多城樓。荊州城現存磚城牆,為明代建築。整座城牆成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三‧七六公里,南北寬一‧二公里,城內面積四‧五平方公里。城牆建築十分講究,城牆腳以條石與糯米漿築成,極其堅固耐久。城牆高八‧八三公尺,頂面寬三至五公尺,厚度在十公尺左右,周長一一二八一公尺,有城堞四五六七個,炮台二六個,通往城外下水道六條。古城牆分為三層:牆外為水池(即護城河),面寬五至三十公尺,水深三公尺左右;中間為磚城;牆內為土城。三城相倚,異常堅固,素有「鐵打荊州」之說。

整座城牆,是由原有的六座城門和新開的三座三拱城門連接而封閉的城牆。六座城門分別為:東門、小東門、大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六座城門都是用巨磚砌成拱形門。城上有城樓與箭樓之分,有前後兩個門道,中間圍有瓮城。城門、城樓、瓮城與箭樓連成一體,寬闊高大,氣勢壯觀。

回顧荊州古城牆的滄桑變遷,登上城樓,居高俯視,觀賞它的壯美氣魄,定會對營建它的神功發出讚歎;當循著城垣往遠望去,見到陡峭的城牆巍然挺立,峻險異常,它依地勢而起伏,順湖池而迂迴,蜿蜒若遊龍伸展,飛舞在江湖之上,十分美麗壯觀。

賓陽樓,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東門上重建的仿古建築。以賓陽樓、古城牆為中心與城外的九龍橋、城標「金鳳騰飛」和城內的荊州碑苑、仿古街組成東門風景區,氣勢恢宏,顯得雄偉壯觀。

寅賓門城箭樓上豎三國「蜀」旗、「關」旗,城牆上置仿古戰車,賓陽樓上飛檐下掛著八盞龍頭宮燈、樓內大廳展有仿製的關公青龍偃月刀、張飛長矛等。荊州有磚城牆的歷史有一千多年。上城牆的旅遊者,就不一定知道古城牆上還有極其珍貴的銘文磚。

字磚遍布整座城牆
古城磚上有銘文的磚,叫文字磚。當登上東門賓陽樓時,經過馬道上,留心者就會發現有文字的古城磚。這些有文字的磚,記載了歷代修建荊州城牆的漫長歷史經過,反映了荊州所管轄的行政區域變遷狀況,說明了荊州經濟發展、文化進步的輝煌歷史。

到目前為止,發現荊州城牆上最早有年號的文字磚是明初洪武二年,距今已有六七五年,其次是洪武六年所製的文字磚,再次是洪武十三年所製,此磚是來自靖州府綏寧縣,靖州是今湖南省與貴州省交界處苗族侗族自治縣,依次有洪武十六年、萬曆十八年、道光二十五年的年號銘文磚。

根據城磚上的銘文記載來看,它表明在明朝洪武至萬曆年間,是荊州磚城牆維修建設的高潮期。可想而知,當時從距荊州數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路遠的地方,又在水陸交通都極不便利的條件下,將各地的城磚運到荊州築城牆,談何容易。

從荊州城的現有文字磚的來源範圍來看,它包括今日的湖南、湖北兩省大部分地區和兩省的部分邊緣地區,先有八府四十餘縣。證明當時荊州管轄區域之大,領土之廣,沒有高度的責任,統一規格,嚴格的紀律,要把各地的城磚運到荊州是難以實現的。

從城磚上的文字記載內容看,是十分嚴格和講究的,對製磚的地方、製磚時間都有明確記載,對監造人、製磚人、燒窯人、製磚費用、承受者的姓名,和地方具體負責操作辦理事務的官員也有詳細銘文。

荊州城牆上銘文的字磚,種類各樣,多數的文字多行豎排在磚的一側或兩側,也有少數橫排著;有的磚上文字達數十個,也有僅一字的磚;在文字刻法上,有陽刻,也有陰刻,也有陰陽兼刻,但多數磚上文字為陽刻;在字體書法上,有行書,也有楷書,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

荊州城上的字磚遍布整座城牆,從銘文的字磚上,反映荊州在歷史上不但經濟很發達,文化也很進步,記載了荊州城修建的歷史經過,其銘文磚就是「活」檔案。由於數百年的自然風化,已有很大部分的磚上字跡已難辨認,現在所見到的每塊有銘文的字磚,都是歷代來建築荊州古城最好的實物見證。

現保存完好的名勝古蹟除荊州古城牆外,還有玄妙觀、開元觀、鐵女寺、萬壽寶塔、關帝廟等古建築物,近年來,在這裡出土了數以萬計的古代文物,是楚文物出土最多之地,僅古城遺址就有五座,楚文化遺址七十多處,有封土堆的大型古墓葬八百餘座和十八代楚王的陵墓。還有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經考古學家鑒定為「中國第一、世界罕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