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日文獻」古籍原件。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由中國大陸的西藏大學藏文古籍研究所編纂的《菩日文獻.精選本》日前出版發行。「菩日文獻」是中國境內出土年代最久、藏量最多的藏文文獻,其中十世紀寫本《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和《般若波羅蜜多經兩萬五千頌》,先後入選第三批和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菩日文獻」是二○○二年西藏日喀則市聶拉木縣菩日村農田改造時出土的一批珍貴古籍文獻,共計一百五十多種,近一萬兩千葉(頁),按照中國大陸國家古籍分類標準屬一級甲等文獻。二○○七年由西藏大學圖書館正式收藏,並根據文獻出土地點,命名為「菩日文獻」。
根據文獻專家研究和紙張抽樣科學分析測試鑑定,這批文獻形成年代均在十四世紀之前,其中部分文獻形成於吐蕃時期,大致分為以顯宗典籍為主的宗教文獻和詩詞讚文、人物傳記等的世俗文獻兩大部分,記載了貢唐時期菩日地區的自然景觀和民風民俗,填補了貢唐地區古籍文獻的空白。
大陸的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賀信指出,《菩日文獻.精選本》的正式出版,將使一大批珍貴藏文古籍化身千百,對於藏族文化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