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
圖/出版社提供
文/聖嚴法師
現代人,有許多是缺乏關懷他人的精神,其關鍵就在於太自私了,所以要用修行的方法來消融私心,提昇精神。如何減少自我中心?首先應知自我是什麼。如何認識自我?則有賴於動中的禪修方法了。
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心念;從放鬆身心、注意呼吸開始,繼而舉手投足,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說話時,知道在說什麼,對人有益、無益,了然分明;走路時,步步清楚,知道自己的步伐,自己的方向;吃東西時,不要胡思亂想,而要細細地嚼,認真地嚥;甚至如廁之時,也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念念分明,然後覺知無念,這時候才會最清楚地知道,自我即是無我。
當你在心無雜念的時候,當下只有單純的自我;如果心中尚有任何念頭,都不外乎是環境的現象以及過去、未來的印象,而不是真實的自我。若能再進一步,體會到所有的人、所有外在的環境,和自己是不一不異、融為一體,那便是統一的「大我」顯現,這時你自己會心生歡喜,感覺非常地舒服,愛心亦油然而生。
從體解「小我」入手
如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連「大我」亦消融淨化,便是進入「無我」的空性,這就是智慧、解脫、自在。許多人由於不了解「小我」,所以畏懼「無我」。其實,無我是從有我開始的,先體解「小我」才可以經驗到「大我」,而達到空、無相、無願的「無我」境界。
煩惱的重擔使人感到疲累,皆由於你的自我心不是集中的,所以任何一件事、任何一個人都能影響你,使你失去自己,不知所措,也使自我變成外在境界的奴隸,稱為「心隨境轉」,而不得自主。如果能練習到很清楚地知道「小我」是誰的話,就可以減少被外在環境影響的可能;如果能有「大我」的體驗時,便會對這個世界非常地熱心,積極地去幫助別人而且永遠不會悲觀;如果能進而達到「無我」的境界時,自然會奉獻自己的所有,給一切眾生,結平等法緣。
(摘自《禪的世界》,法鼓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