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人物》呈現古早農場 認識家鄉土地

 |2007.06.17
514觀看次
字級

【記者高燈立溪湖報導】一九六一年在彰化埔鹽鄉←仔村出生的陳東松,目前除了擔任溪湖鎮公所主任祕書外,更熱心於社區營造工作,他還是「彰化縣東螺溪文化協會」執行長。陳東松表示,從基層里幹事做起,與鎮民相處機會多,因而從中學習,是人生最好的歷練。

陳東松的工作不只參與社造領域,還參與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以及在台中區就業服務中心擔任輔導工作,協助彰化地區失業人口就業。由於長期經營彰化地區,對於在地人事物,可說是如數家珍。尤其對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的投入程度,更讓同儕佩服他的工作熱忱。

他一直以為早一代的公務員,處事態度較保守,難以推動社造工作,卻沒想到下一代反而比上一代缺乏工作恆長心,一切考量皆以多少事能獲得多少利益為基準,面對此價值觀,讓他很憂心台灣的未來。

陳東松認為,面對價值觀遽變,人文扎根有其急迫性,這種觀念是人生價值的基礎,因此,社區總體營造的落實應再加強。他表示,若忽略對土地的了解,人民必定不懂得珍惜,進而與土地產生隔閡。因此,他透過三、四十年前東螺溪休閒農場的陳設,讓民眾了解早期農業社會的生活史,也創造當地民眾就業需求。

由於彰化地區有許多地貌及老建築相繼消失,在這青黃不接的年代,彰化找不到過往的歷史證據,反而充斥鐵皮屋、傾頹的平房及現代大樓,讓景觀有些突兀。陳東松說,這是鎮痛期,希望未來會更好;希望透過成立生態休閒農場,讓居民認識自己的家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