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紀恩歷任少棒、青少棒、青棒、成棒以及兄弟職棒總教練,在棒壇資歷完整、戰功彪炳,他領軍締造美和霸業,開創兄弟傳奇。一談到棒球,曾紀恩就顯得神采飛揚。目前擔任兄弟職棒副領隊的曾紀恩,一生奉獻棒壇,棒球也豐富了他的人生。
對球員要求嚴謹
曾紀恩所率領的球隊,一直是球場的常勝軍,他的帶兵哲學是勤訓精練,並且以全方位、一對一的方式,找出球員最適合的守備位置、改善球員的弱點。許多人認為曾紀恩的棒球是從精神打出來的,而他會擅於贏球,是因為他具備超於別人的毅力和睿智。
台灣光復之初,曾經與曾紀恩在水湳機場打過幾年球的劉阿千就指出:「曾紀恩打球是不分天候的,即使是大熱天或酷寒天,他仍以身作則帶隊操練。自己也和球員一樣吃苦,決不會因為是教練而享受特權。另外他對球員要求很嚴謹,在球賽中若有任何失誤,回來一定要加以檢討。而且他也經常研究別隊的球路,不恥向別人討教。所以當時有人說,曾紀恩的球隊優秀,是因為他懂得如何來吸收別人的精華。」
江仲豪和張適閔兩位「美和幫」,談論昔日美和老教頭曾紀恩的點點滴滴,兩人都說:「教官神通廣大,當時無論美和學生到潮州、內埔,都有他的眼線。」
美和中學大學長江仲豪說,教官最有名的體罰方式就是打「乖乖針」,一有人被罰,就得從學校跑到內埔某個醫院,醫院的醫生是教官好朋友,被罰學生須打完「乖乖針(營養針)」才能折返回頭。
「單程七、八公里耶!」張適閔也說。教官會打電話問醫生誰來打過針,沒來打針就代表沒跑到折返點,回去就慘了!
球賽中全神投入
徐生明回憶當年受訓的苦境說:「在美和中學時,有一陣子情緒不好,球也投得不穩。結果教官毫不留情的對著我說,你不想幹馬上就可以走路,我替你付車費。當時年紀還小,又是離鄉背井。聽到這句話,眼淚不禁潸潸流下。後來自己當了教練後,才慢慢體會到教官的心情。」
曾紀恩肯定是國內最受到尊敬的老教頭,不過也有出狀況的時候。有一次他親自站三壘指導區,有一位跑壘員在跑壘時沒聽到指導教練「繼續跑」的命令,而停在二壘上。
此時曾紀恩忘了是比賽進行中,還沒有向裁判請求暫停,就直接衝到二壘,拉著跑壘員的衣服,要將跑壘員拉回休息區,換一位跑壘員。直到旁人提醒,曾紀恩這才回過神來。
這雖是小事一樁,卻可見曾紀恩在球賽中,可說是全神投入,渾然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