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嘉義縣中埔國中三年級學生廖彥婷,研究阿里山鄒族「風笛」,發現風笛振動發聲的原理,正是飛機起飛的白努力原理。她獲得美國第五十八屆英特爾國際科技展覽會物理科二等獎,是全球一百一十七位參賽者中,唯一獲獎的亞裔學生。
今年十五歲的廖彥婷,國一與家人前往阿里山鄉旅遊時,接觸到鄒族人藉以傳訊的風笛;只要甩動綁在棉線上的薄竹片,竹片就能發出「咻咻」的風聲。廖彥婷對風笛甩動時上下震動的現象感到好奇,回到學校後,與物理老師劉淑惠一起研究討論。她們發現,風笛的物理震動原理,與飛機起飛時的「白努力」原理相同。指導教師劉淑惠說,全球只有鄒族有這種風笛,這也是全球唯一的風笛實驗,決定以此參加有「青少年諾貝爾獎」之稱的英特爾科技展覽會。
今年五月,廖彥婷出席美國墨西哥洲亞伯科基市的科展,她特地穿上鄒族傳統服飾,手持風笛向評審解說,會後獲得二十多位國外教授青睞垂詢,紛紛讚嘆
:「這真是太神奇了!」
白努力原理是指:流體的壓力,隨著流速的增加而降低。廖彥婷表示,風笛會發出聲音,是因為竹片自轉後,拍打空氣,而空氣一震動,又改變竹片的方向,產生升力,所以竹片會時升時降,這與龐然大物飛機能夠飛上天空的原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