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跨越海峽系列(7-2) 閩南移民台灣的潮流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8.08.10 語音朗讀 281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閩台盛產的橘子:日據時代,台灣婦女將盛產的橘子清理分類。台灣以盛產水果著稱,品種繁多,大抵上與福建相似,不過也有本身獨特的品種。殖民當局設置專門的水果研究機構及專門的實驗果園,水果質量與產量均有顯著提高。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南台灣的香蕉批發:台灣蕉農將採收來的香蕉分類批發。台灣香蕉的原產地是福建,日本殖民當局在高雄、屏東一帶開闢大規模的蕉園,大量生產香蕉以滿足日本國內的消費需求,香蕉躍升為台灣水果出口大宗。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海兩岸的通商港口:淡水出海口的城鎮景觀,西方列強東來時期,在台海兩岸的港口,如福建的廈門和馬尾、台灣的安平和淡水,建立通商口岸,同時引進西式的學校、教堂、領事館、碼頭設施等。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最早的報導:此照片刊登於1920年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福爾摩莎」專號中,顯示的是 台灣幼童彈奏著南音戲曲。移民由福建將傳統戲曲帶進台 灣,戲團組成和巡迴賣藝的形式也與大陸相同。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編草蓆帽的台灣婦女:此照片攝於日據時代,家庭婦 女在廳堂編織草蓆帽,以貼補家用。房間裝飾和老婦 人的服飾均保留漢人風格。過去閩南社會即有家庭工 藝的傳統,台灣承襲此一習俗,男人外出工作,婦女 則在家洗衣燒飯,閒暇時兼做手工藝。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淡水農家的副業:台灣北部淡水附近山區的茶園。相 傳清嘉慶年間,柯朝氏自福建武夷山引入茶種,種植 於現今的台北瑞芳一帶,為北台灣植茶之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製紙的原料:日據時代的蓪條工場,蓪條為本地生產 的植物,採收處理可以製成紙張,圖為台灣婦女工場 中清理蓪條,準備運往製紙工廠。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7世紀晚期,儘管施琅平台之後,設台灣府,隸屬福建省,閩台歸於一體,不過清廷的海洋政策卻是消極保守的,對東南沿海原本繁榮的海洋貿易採取壓抑的政策。 由於生計日益困難,福建人民被迫加速外移,飄洋過海尋找發展的機會,其中閩南漳州、泉州、廈門等地移民台灣者眾,成為日後台灣主要人口。此外,移民還將原鄉的生產、建築、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帶到台灣,透過宗教與生活習慣的相連,閩台關係更為密切。 另一方面,清廷兩百多年的鎖國政策,不僅阻礙了閩台經濟的健全發展,也使整個中國遠遠落後於世界的發展,直到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才驚覺於世界的巨大變化。 前一篇文章 【名人軼事】上課不講話的教授 下一篇文章 【學堂鐘聲】用心的出奇制勝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失去未必是禍【大江南北】道法自然千年聖境:河南老君山【民俗資產】 山林守護者:阿里山受鎮宮【課本沒有的歷史】 孤軍營裡的疑案【民俗資產】 文昌筆的祝福【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城鄉建築大觀 ( 18-8) 日本殖民:台北市【時光走廊】 蘇北、山東諸城【時光走廊】中國古城珍貴歷史影像:東北地區(14-4) 鄉間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