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台目前有二萬五千多名保母、七百八十四家私托,衛福部統計,育兒及托育利多新政上路一周,和政府合作簽約加入準公共化制度的私立托嬰中心共一百二十四家,公私協力托嬰中心(含托育家園)共一百四十家(約百分之十七點八),保母則有五百四十人(約百分之二點一),加入者仍不多。
衛福部社家署長簡慧娟表示,將給業者及保母二個月時間考慮,也籲請地方政府積極說明,加入是多一項政府認證,對工作或福利影響不大。
對於地方政府持續在選前放利多,未理會行政院期盼的「全國福利一致」。簡慧娟強調,中央仍期待「全國育兒津貼一致」,請地方政府訂定落日期限;至於托育補助部分,若是家長支出未能控制在家庭可支配所得的一成到一成五,地方可用自有財源貼補。
簡慧娟說,倘若家長在中央補助六千元後,托育支出已落在該區間,將會和地方政府溝通,以福利一致為目標,避免造成福利遷徙狀況。
北市保母104人簽新制
台北市上周連續兩天舉辦「中央新制保母說明會」,有二百七十八人參加,除了保母外,還有親屬、家長等到場聆聽。社會局表示,北市原有的友善托育補助政策,與中央的托育準公共化政策條約相差不大,保母應可順利接軌;但原有的二千三百四十九名合作保母中,僅一百零四人簽約,不到百分之四點五。
「因為剛好有收托二歲以下的孩子,若是不簽,只怕家長領不到補助。」簽訂新合約的劉姓保母表示,簽約新制主要還是因為要配合家長請領補助,不過各項條約對於保母並沒有照顧,小孩一天吃兩餐,副食品也只能每月收一千元,「收費太低,保母其實也很辛苦」。
另一名簽約的游姓保姆表示,簽約是方便家長可以領取補助,不過保母每月領一萬八千元,其實換算時薪每小時只有五十五元,而且教學教具、玩具都要自己買,若非目前收托孩子的家長要求「非簽不可」,不然自己是完全不想簽新約的。
保母表示,新制訂定的薪水天花板太低,且兩年一約,若收托品質好、家長自然也信任,更不怕收費增高影響托育人數,因此可能不會考慮簽新制契約。
社會局表示,北市給予家長托育補助加碼提高至一萬元,補助比原本多一千五百元,不過實際簽約的保母人數並不多,大多還在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