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保和尚與佛光青年及佛光會幹部座談。
圖/人間社記者Nick
【人間社記者蔡夢迪奧克蘭報導】因為澳洲南天橋落成的殊勝因緣,佛光山住持暨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心保和尚法駕紐西蘭,關心當地信眾及道場巡視。七月三十一日心保和尚在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亞洲祕書處有容法師、如廉法師、妙禹法師等陪同下,分別至紐西蘭北島協會會長余林濤及大洋洲聯誼會副主任委員蔡素芬家中,與佛光青年及會員座談接心。
在余林濤家中,北島佛光青年近二十人與心保和尚座談。青年Thomas提問:「年輕人既想要為佛教服務,也要有自己的心願創業,兩者如何平衡?」
青年力量 不可思議
心保和尚開示,兩者之間不必罣礙,如果想好好發展事業,只要有心依然可以護法護教。青年是佛教信仰的傳承者,在佛教發心做事,能為自己增加福德因緣;佛教需要人才來發揚擴大,佛教講七眾弟子,不是只有出家眾,在家眾也同樣重要,青年更是佛教未來弘傳的希望。
「一九九四年我剛到溫哥華,那裡的道場家徒四壁,當年要辦世界大會,非常艱難;但我發現青年的力量不可思議,就像眼前的各位一樣。」心保和尚娓娓道來當時舉辦大會的情景,並勉勵青年們多參與道場活動,好好珍惜與大眾結緣的機會,也是自己對生命的歷練。
有容法師也鼓勵青年一同策畫二○二○年將在紐西蘭舉辦的「國際佛光會大洋洲聯誼會」,共同發揮年輕人的才幹,展現紐西蘭團隊的力量。
下午在蔡素芬府上,四十餘位紐西蘭佛光人齊聚,與心保和尚進行Q&A分享座談。余林濤首開發問:「據悉二○五○年後,伊斯蘭教將會成為世界第一大宗教,我們要如何提高佛教的人口?」
心保和尚表示,努力提高佛教人口,需要每一位佛教徒共同努力。「三好人家」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讓佛教代代相傳、永續傳承。佛光人更要集體創作,舉辦更多的活動讓大眾走進道場、認識佛教,將佛教在本土深深扎根。
北島協會幹部林嘉婷提到,如今身邊很多洋人朋友不是佛教徒,但會進行禪修,如何接引他們成為佛教徒?
「戒定慧是三增上學,不容易受持。」心保和尚指出。戒,是遵守規範,看似嚴苛,其實守戒才是自由;定,是禪定,每個人都需要有平靜的智慧來處理世間事;慧,即是智慧,擁有智慧的人才能不生煩惱,自在一生。禪修能讓人學會去「觀」,如同一棵樹的枝葉繁茂到凋零,從中可以看到無常,這既是「觀」,也是邁向解脫很重要的一步。道場舉辦禪修活動,將佛法要義傳遞出去,亦是讓這些禪修者更深刻理解「戒定慧」的真實義。
長養慧命 法傳五洲
與會佛光人也從大雄寶殿前台的接待案例、美術館義工的布展心得、大寮烹飪的趣聞軼事等,相繼分享自己在道場各個單位服務,從做中學收穫的佛法體悟。
心保和尚此行帶著佛光山宗委會特別設計的「二○一八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出家八十周年紀念徽章」與紐西蘭大眾結緣。心保和尚解釋,這枚徽章左下角是一朵雲,也是數字八十,代表大師出家八十年;紅色主體徽章圓形的部分有兩個寓意:第一代表袈裟、法衣如福田、長養法身慧命;第二代表地球,上面縱橫的經緯度,象徵著大師將佛法傳遍五大洲。
「有些人的壽命尚且不足八十,而大師已然出家八十年。」心保和尚期勉,每一位戴上這枚徽章的佛光人及佛光青年都能心懷感動,將這分紀念化作動力,一起為人間佛教譜寫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