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在國際原料及海運運費上漲情況下,民生物價已蠢蠢欲動,除了油價外,電價、水價以及桶裝瓦斯、麵包、麵條也都面臨是否反映漲價的壓力。
選前,刻意避免觸及「漲」字的油品、電力與自來水,隨著選舉的落幕,都又回歸到經濟的基本面,其中油品價格應會首先宣布漲價。
國內除了鋼鐵大漲外,最重要的民生物資小麥進口,由於成本大增,致使國內產製的高級麵粉已由去年底每包二百七十元(二十二公斤)左右,上漲至現在的約三百二十元,讓製麵、麵包等業者都面臨是否反映漲價壓力。
另外,中油的液化石油氣(即俗稱的桶裝瓦斯)在上月二十日降價後,國際行情卻逆轉上揚,致使目前也面臨漲價壓力。
至於水價,若照省自來水公司正常經營來看,早就應該漲價,但因政治考量被一再拖延;現在大高雄地區的水質已經改善,相對供水成本也增加了,漲價的時機相對的較成熟了一點。
而電價,由於國際煤價與海運運費大漲,台電發電成本大增,在達成預算盈餘的壓力下,台電內部已考慮是否再向政府提出反映調高電價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