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台電和海科館都想搶番仔澳海灣,經過兩次大辯論,海科館以一個夢保住海灣。圖/吳淑君
施彤煒辦公室不開冷氣,熱到受不了,他就把桌椅搬到走廊辦公。圖/吳淑君
【本報基隆訊】深澳燃煤電廠議題延燒,經濟發展和地方環保持續拉扯。十年前一個「觀光夢」曾擋下一座卸煤碼頭,保住在地生態。
政府曾一度考慮將卸煤碼頭興建在番仔澳灣,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產學交流組主任施彤煒說,前總統陳水扁任內最後一年,以及前總統馬英九上任第一年,行政院曾邀二十三個單位辯論。
當年,台電和海科館都想搶這個海灣,台電主張「支援電廠燃煤」,對國家經濟建設有幫助;海科館則規畫「海灣發展觀光」,勾勒海灣觀光未來榮景。後來海科館勝出,卸煤碼頭才轉向到深澳灣。
北部火力發電廠原址改建成如今海科館,民國八十六年設籌備處興建,建館宗旨是永續海洋,九十六年卻傳出深澳電廠卸煤碼頭要蓋在番仔澳灣,海灣要是被拿去蓋卸煤碼頭,海科館還有什麼宗旨可言。
經建會後來站在海科館這邊,保住了番仔澳灣。施彤煒說,海科館開館後連辦三年「海洋狂想」,今年交給基隆市政府接辦,就是要兌現當年的那個夢;擁抱海灣的潮境公園,一年吸引上百萬人次造訪,帶動周邊商機,也朝夢想前進中。
為了感謝台電的成全,施彤煒的辦公室不再開冷氣,當熱到受不了,他就把桌椅搬到走廊辦公;同仁也開玩笑說,「大家都不喜歡去他的辦公室,太熱了」。
潮境海洋中心耗電量最大的是工作站,站內養了二百五十種魚蝦珊瑚貝類,負責傳宗接代、放流修復生態,住好吃好吹冷氣,一年電費近二百萬元。
施彤煒說,美麗的番仔澳灣要拿去蓋卸煤碼頭,實在於心不忍,雖然轉向蓋在別的地方,一樣會犧牲環境,他訓練自己耐熱,也影響周邊朋友節電,希望能為國家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