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與多家企業及廠商簽署產學合作協定,成功打造出「產、學、訓一條龍」機制。圖/南華大學提供
南華大學連續五年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圖/南華大學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為培養畢業生「學用合一」的職場競爭力,各大學這幾年紛紛推動產學合作、擴展學術視野,南華大學也不例外,不僅與產業界交流密切、耕耘有成,更在產學合作領域寫下多項全國第一的先例,並首開高教之風,實施各系「全面實習」制度;到目前為止,學生校外實習總人數已將近一千五百人、實習企業達四百多家,展現亮眼的好成績。
談到如何將「產」與「學」串聯起來、相互對接,南華大學行政副校長林辰璋表示,南華推行產學合作的成果可以用「互利共生、共存共榮」八個字來形容;透過彼此的相輔相成,讓雙方合作成效就如同鋪地磚般緊密連結,不只打響了南華產學名聲,也為畢業生的就業路鋪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在校方長期深耕下,已與近三百家企業、廠商簽署產學合作協定,成功打造出「產、學、訓一條龍」機制,除可提供學生到企業實習與就業機會外,產學合作的觸角更延伸至海外,校長林聰明今年親自帶隊前往馬來西亞,與當地規模最大的生命禮儀企業「孝恩集團」簽署合作協定;未來不只攜手培育生命禮儀產業的專業人才,亦為南華學子開創跨國就業機會。
放眼國際 深耕本土
除了放眼國際,也不忘深耕本土。南華結合地利優勢,與距離學校只有五分鐘車程的嘉義縣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締結全台第一個「區域產學聯盟」,未來除可結合產、官、學界資源為園區產業挹注創新能量,同時也與多家廠商成立產學合作平台,讓南華老師能運用所學提供企業諮詢服務,協助推動產業再升級,校方亦開拓各公司主管在職充電的進修管道,藉此共創雙赢與互惠。
林辰璋指出,這些產學合作的成果,讓南華在今年七月出刊的「遠見雜誌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調查中,榮登大學「推廣及產學收入項目」排行榜第十九名。不只如此,南華為了 幫助學生所學與產業接軌、畢業即就業;更於二○一五年起實施「全面實習」制度,推動迄今已有上千名學生前往各領域企業實習,成效深獲學生好評。
跨海實習 從做中學
杜旻蓉今年六月從創意產品設計系畢業,求學期間先後到嘉義阮劇團、美國國家電視台等單位實習,在學校安排下,目前在中國大陸北京「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擔任書法助理,展開另一段跨海實習生涯。
「每個階段的實習,都帶給我不同體驗與收穫,感謝學校如此用心,讓我們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杜旻蓉念大三時在阮劇團實習,實際參與一齣舞台劇從無到有的製作過程,並從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她在美國電視台實習時,除了實際接觸美國傳播產業的運作方式與生態環境外,也結合專業能力,為電視台設計節目海報及宣傳單等;對她來說,是一個大開眼界、獲益良多的經驗。
就讀旅遊管理學系的吳佳臻也深有同感,今年暑假她在旅行社實習,她認為實習不只是「做中學」的最佳模式;透過實習機制,讓她有機會將理論結合實務。現在她對於旅行社的開票、旅遊行銷等業務及管理流程,更加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