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小維二歲時爸媽就發現,他的語言表達比姊姊慢,但爺爺奶奶都認為「大雞晚啼」,男生本來就發展較慢,因此爸媽就不以為意,待小維快三歲時,情況還未好轉,經由同事建議,媽媽在家利用「兒童發展篩檢表」自行為小維做檢測,結果發現小維果然有語言表達發展遲緩,目前已在婦幼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追蹤。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理師鄭玲宜指出,兒童發展檢核表可藉由簡短的行為觀察題項,早期發現發展異常,早期治療,適用於四個月到六歲的學齡前兒童,可避免錯過遲緩兒治療黃金期。
台北市舊版的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為八十七年開始使用,由於舊版有一些篩檢盲點,因此北市衛生局委託鄭玲宜研究團隊,完成修訂版,稱其為「TaipeiΠ」。
鄭玲宜說,舊版檢核表約有一成的發展遲緩兒未被篩檢出來,主要是社交能力方面的問題,例如過動、自閉、情緒障礙、社會互動障礙等,為了改善此一缺點,研究團隊針對小孩與父母間的目光接觸、語言溝通、分辨人際關係等,增加題目,也增加效度。
TaipeiΠ可由父母、教師、保母等人員,以實地觀察或訪談方式填寫,可在家進行檢測,包含高危險因素檢核和發展檢核,每一個年齡層分表約有十一到十三個題目,包括動作、認知、語言、社交情緒的觀察;檢核時間僅需約一到七分鐘。
根據研究團隊蒐集近四千位兒童資料分析比對,發展異常的兒童有七到八成的篩出率;正常兒童中篩檢表現正常的比例九成以上,顯見效度非常高。
鄭玲宜表示,這個檢核表可以到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醫療服務網http://kid.health.gov.tw/下載,或洽詢各區健康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