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華英
朋友邀我學畫,我興趣缺缺。因為對美術本來就沒有慧根,且作畫要準備的「家私」很多,得添購所費不貲的顏料、畫筆等用具。另一個讓我敬謝不敏的原因是——作品不好收藏。
曾造訪一個學畫的朋友家,看到一幅幅尺寸不同、已裝框的油畫,把客廳塞得亳無轉圜之處,對正準備過「減法生活」的我來說,根本是一場災難。基於以上的理由,我不想學畫,但是,我卻很愛繪畫。
到美術館看畫展,聽導覽員講畫,是我十分熱衷的「學畫」方式。如果有原創者現場解說作畫的歷程與心境,以及如何欣賞風格不同的畫作,更會讓我駐足良久,不忍離去。我享受這樣的藝術洗禮,相信這也是一種美學體驗。所以,何必成為畫家,成為一個「懂畫」的人,生活一樣可以豐富而優雅。
學畫如此,學音樂也一樣。可能是因自己慵懶成性,但凡需要反覆苦練的樂器,古箏、吉他、鋼琴等,我都會在卡關時自動放棄。因此,演奏樂器我沒轍,寧願去修習音樂欣賞的專業課程。這才發現,不會樂器又如何?能當個「知音者」也不錯。
音樂導聆的講座,是我成為「音樂人」的最佳途徑。聽講者將繁複的旋律解構成單一純靜的樂音,心不禁也跟著音樂游走,整個人就這樣繞樑騰空而上。那種沉浸音符海洋、逐浪浮沉的快感,相比全心投入的演奏者亦不遑多讓吧!
白居易聞琵琶聲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驚歎,那膾炙人口的〈琵琶行〉,不就是一篇最專業的樂評嗎?我不知白居易會不會彈琵琶,但他肯定是個懂琵琶曲的人!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畫家或演奏家,但是,只要有一顆敏銳善感的心,相信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鑑賞家,讓生活處處充滿美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