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純
一般而言,都是孩子聽媽媽的話,那,媽媽可以聽兒子的話嗎?朋友英美的故事,讓我體會到,晚輩的諫言,往往有暮鼓晨鐘的效果喔!
英美一直無法走出喪夫之痛,親人、朋友的規勸,都被她視為「風涼話」,把自己鎖在老天爺不公平、孩子不能感同身受的怨懟裡。前一陣子,她甚至把睡前的安眠藥,自行挪到白天服用,本來就意志消沉,加上藥物的副作用,整個人更是顯得昏沉呆滯。
有一天,英美已成家的兒子回來探視她,看到母親如此的「落魄」,心痛之餘忍不住說了重話。
兒子說:「白首偕老只是童話故事,現實世界是不可能的,只要是夫妻,一定會碰到一方先行離去的處境,而剩下的那個人,就得學會自己過。將來若不是我比老婆先走,就是她先離我去,那樣,我也會遇到和你一樣的際遇,你是希望我堅強活下去,還是活得讓人憂心忡忡?」
兒子的話,如當頭棒喝敲醒了英美,心想:是啊!無論如何捶胸頓足、哭泣悲嚎,也喚不回老公,何必再做繭自縛?
於是,她開始學習只為自己張羅色香味兼具的餐食,享受獨處時的幽靜,興致來時,就邀朋友逛街、看電影。現在,她過得有聲有色,常說:「還好,我有聽兒子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