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窺探星空之鑰 天文台巡禮(上) 文/戴雅真、曹宇帆、邱國強 |2018.07.08 語音朗讀 206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電影《樂來越愛你》男女主角共舞的天文台大廳。 圖/曹宇帆 格里菲斯天文台外觀。圖/曹宇帆 觀測天文展覽廳。 圖/曹宇帆 月球模型與月球岩石。圖/曹宇帆月球模型與月球岩石。圖/曹宇帆報時球。圖/戴雅真北京古觀象台原本依城牆而建,古城牆拆除後,四周便成為 馬路及現代建築。圖/邱國強北京古觀象台內的玲瓏儀,也是歷史超過300年的天象觀測儀器。圖/邱國強 文/戴雅真、曹宇帆、邱國強 倫敦London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 地球的時鐘以此為準 倫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座落於倫敦東南方的格林威治公園內一座小山丘上,俯瞰泰晤士河。 地理課本都學過「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MT),指的正是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當地的標準時間。著名的「本初子午線」,即0度經線,也位在天文台內。從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以西則是西經。 天文台設立於西元一六七五年英王查理二世時期,在天文與航海研究方面佔有一席之地,但天文研究活動已經移動至他處,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改為博物館,和國家海事博物館、女王之家藝術畫廊,以及帆船卡蒂薩克號等,合屬皇家格林威治博物館。皇家格林威治博物館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英國前十大最受遊客歡迎的景點之一。 天文台的建築包括最古老的佛萊姆斯提德屋(Flamsteed House),以英國首位皇家天文學家約翰·佛萊姆斯提德(John Flamsteed)之名命名,是英國第一棟為了特定科學研究目的而建造的建築。 佛萊姆斯提德屋的屋頂有一個巨大的紅色大球,稱為「報時球」(time ball),設立於一八三三年,會在每天下午一時降下,目的是讓水手校正航海鐘。 天文台的大門口則有著名的牧羊人門二十四小時時鐘(Shepherd Gate Clock),安裝於一八五二年,和一般時鐘的一至十二刻度不同,上頭有二十四個刻度,顯示格林威治標準時間,是電子鐘的早期代表。 洛杉磯Los Angeles 格里菲斯天文台 觀天文追影蹤朝聖地 美國洛杉磯格里菲斯天文台不僅是天文迷的朝聖地,電影《樂來越愛你》、《變形金剛》、《黃金眼》、《霹靂嬌娃》、《魔鬼終結者》等都在這裡取景,成為影迷不能錯過的景點。 格里菲斯天文台(Griffith Observatory)位於好萊塢山(Mt. Hollywood),並與在另個山頭的地標好萊塢(HOLLYWOOD)標誌遙遙相望,一九三五年對外開放至今,已有八十多年,至少五千萬人次到此一遊。 繞著蜿蜒山路前行,一棟白色建築物座落在山頂,就是外觀非常顯眼的格里菲斯天文台,推開厚重的大門映入眼簾是擺在大廳,像口圓井造型的「傅科擺」(Foucault pendulum)。 這是法國物理學家傅科(Leon Foucault)驗證地球自轉的簡易設備,也是當今各大科學博物館和大學都會陳列且備受歡迎的展示。 格里菲斯天文台大廳的遊客絡繹不絕,電影《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才是關鍵,原來戲裡男女主角夜闖天文台共舞而墜入情網的場景就在這裡。 還有已故性格男星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主演的《養子不教誰之過》(Rebel without a Cause),也是在這裡拍攝,天文台廣場前仍豎立著以詹姆斯狄恩在電影造型的雕像,紀念這位巨星。 天文台裡的各展廳也很有看頭,Gunther Depths of Space是面積最大的展覽室,展示月球與各行星包括地球的模型,月球模型前擺放著取自月球的岩塊,彌足珍貴。 阿曼森天空之廳(Ahmanson Hall of the Sky)展示地球潮汐漲退、日月蝕變化等地球科學的知識。另一個展廳Wilder Hall of the Eye介紹從古早至今,人類觀測天文所技術的演進,有助於了解天文學的發展史。 北京Beijing 北京古觀象台 改朝換代五百載 北京古觀象台,建於明英宗正統七年(西元一四四二年),距今有五百七十六年歷史,在明代、清代及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具有國家天文台的地位,也是全球少數留存至今超過五百年的天文台之一。 北京古觀象台從一四四二年到一九二六年間,不間斷地在觀測天象長達四百八十四年,使其成為全球連續觀測天象時間最久的天文台。 北京古觀象台在初建時,與明成祖永樂時期興建的北京內城城牆相連。原稱「觀星台」,由明代北京行在欽天監監正皇甫仲和,複製南京的渾儀、簡儀、圭表、渾象等儀器,並於一四四二年進駐元代留存的司天台而成,開始了天象觀測。 從明末到清初,天文學家徐光啟、李天經及傳教士南懷仁等人先後製作紀限儀、平懸渾儀、平面日晷、轉盤星晷、候時鐘、望遠鏡、列宿經緯天球、萬國經緯地球、沙漏、經緯儀、地平經儀、象限儀、紀限儀、天體儀等新測具,並更名為「觀象台」。 一九○○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觀象台的大批測具遭德軍與法軍瓜分。幾經輾轉,才再度回到中國。民國成立後,北京觀象台一直運作到一九二六年,才轉型為天文陳列館,不再觀測天象。之後,部分測具被運往南京存放,其餘測具便遺留至今。 中共建政後,這座古觀象台曾長時間關閉,部分結構不但坍塌,還因為興建北京地鐵差點被拆除。直到一九八二年才修繕完畢,一九八三年四月一日對外開放至今,並被中國官方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前一篇文章 瑞典生活的「詹代法則」翻轉台灣留學生價值觀 下一篇文章 《看世界》窺探星空之鑰 天文台巡禮(下)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6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7【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8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面對世紀災難說 應如何安身立命預言成真現象 是否有理論根據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餘韻悠揚】音樂饗宴 休閒又健康融入大自然 礦石能量療癒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