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地等「日常微運動」,效果不輸上健身房。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夏天到了,但你是否仍在苦惱冬季累積下來的脂肪揮之不去呢?想上健身房除了要花不少錢,還得時間、地點配合。健身專家指出,其實想要維持身形沒有那麼困難,每天家事、育兒、遛狗過程中的「日常微運動」,就能達到跟健身房揮汗一樣的熱量消耗,而這股省錢的「日常微運動」,現在正夯。
多數民眾熟知體適能三三三原則(每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心跳達每分鐘一百三十下),但近年包含WHO、美國衛生福利部、日本厚生勞動省等愈來愈多國際健康組織,都開始推廣以代謝當量為計算基準的「日常微運動」,鼓勵高健康風險的「久坐者」在無法固定每周至少三次從事某項運動的狀況下,也能透過生活中身體活動累積「日常微運動」活動量,減少坐式生活健康危害。
以一般常見的「日常微運動」為例,一個六十公斤的成年人,如果以傳統拖把甚至抹布擦地的方式取代打掃機器人,每次拖地六十分鐘即可累積等同跑步三十分鐘的卡路里消耗(約兩百二十大卡);而將ipad育兒法改為每天實際陪小孩遊戲六十分鐘,則可累積等同競速單車三十分鐘卡路里消耗(約三百七十八大卡)。
若是把每日遛狗行程從原本的公園就地解散放尿,調整成固定的飛盤或丟接球活動六十分鐘,更可累積等同籃球運動三十分鐘的卡路里消耗(約兩百五十二大卡)。而這些每日累積的「日常微運動」活動量與熱量消耗成果,可能不輸給僅在假日進行短時間健身房訓練的「假日健身族」。
此外,如果希望更進一步打造長期易瘦體質、不易復胖、增加肌肉量、強化身心與大腦機能等效果,規律的有氧及肌力「真運動」,將會帶給你更全面達到運動強身、抗老的目標。
國健署表示,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小技巧」,年長者也能訓練平衡力、肌力。例如:看電視時將遙控器放在高處;一邊看電視做「微蹲」;吃飯的時候,將菜放在比手伸直再遠一點的距離;外出購物時帶購物袋;等公車時,身體挺直,不要左右晃動,訓練站立平衡、核心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