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的青年義工與廖科溢合影。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廖科溢分享面對人生的轉折點,如何選擇、突破。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人間社記者李雪麗台中報導】「你滿意現在的生活嗎?如果不滿意,你是否有突破現狀的勇氣呢?」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日前邀請以行腳節目《發現大絲路》獲得第四十九屆金鐘獎行腳類節目主持人獎的廖科溢,分享面對人生轉折點,如何選擇與突破,從服裝公司,走進電視台,走向全世界。
他表示,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貴人,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其實每個人現階段的生活條件型態,都是過去的選擇所造成的結果,無須懊悔,還是有其他選擇的機會,可以繼續創造並改變未來;而選擇的過程就是經驗的累積,因此重視每個選擇的機會,謹慎的選擇,可以減少結果的誤差。
廖科溢大學時選擇讀服裝設計系,畢業後進入服裝公司,但之後發現服裝不是他的興趣,便毅然選擇離開,因緣際會,他進入新聞界,成為新聞主播,這雖然不是他熟悉的領域,但他欣然接受挑戰;他相信人要試著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如此才有學習成長的機會。
為了要成為出色的主播,廖科溢強迫自己工作以外的時間也要觀看新聞,觀摩其他主播,更主動向前輩請益。漸漸地,他了解新聞主播不只要避免吃螺絲,更重要的是發掘新聞背後的價值,為社會傳遞正能量。
接下關於絲路的旅遊節目,也開啟了他的外景人生。在將近七個年頭的這段期間,他常一天睡不到四小時,但當選擇自己願意相信的事,就會有動力去嘗試;而且如果這個選擇帶有使命感,就會讓他更積極面對,讓沒機會出國的人,透過他的眼和腳,也如同自己到當地遊歷一樣。因此外景主持雖然辛苦,他也甘之如飴。
學習可讓自己
立於不敗之地
縱然人生如旅行,可以自己決定旅程的精采,但廖科溢認為在結尾時也要有優雅的轉彎。一旦做下決定,就不要懊悔,是他一貫的信念,但感覺到沮喪時,那就是轉彎的時候了。選擇是為了改變,改變則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因為不一定每個選擇都有好的結果,而人生卻有無限可能,因此不要害怕改變或重新來過,人生沒有百分之百,而是可以有很多的選擇機會。
學習過程中,如何自我突破?廖科溢表示,他擔任新聞主播時,會念報紙和路上的招牌,來訓練口條和口眼協調;而當了節目主持人後,他必須學習用不同的觀點傳遞訊息,因為新聞主播是以客觀角度敘述新聞事件,主持則須用主觀的角度,引領觀眾身歷其境。
突破不是跟別人比較,而是看自己有沒有比過去更進步。廖科溢喜歡單純的學習,在一條路上默默耕耘努力,專心做好一件事情,也從錯誤經驗中思考,做出對的判斷,所以不要害怕失敗,人生中有失敗經驗是必然,但要藉此學習立於不敗之地。
在Q&A時間,廖科溢建議青年學生可以趁著打工,多方嘗試,找出自己的興趣;他也期勉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選擇,不斷創造自己的價值,活出自己的精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