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純绣
三餐是否也可以「獨
樂樂」不如「眾樂樂」呢?
話說,堂哥仁松一向好客,他看到身邊一群空巢期的朋友,孩子不在身邊,三餐不是隨便打發,就是兩老相對無言,日子顯得索然無味,於是發起共食活動。方法很簡單,每家出一道菜,菜色不拘,地點在他家,主旨就是「同樂」。
果然團結力量大,氣氛十分熱絡,且既然大夥一起「辦桌」,不只婆婆媽媽出籠,連公公爸爸也手癢起來,大動「廚」心。一向遠庖廚的徐爸爸,交出「處女作」——南瓜飯,雖有些許燒焦,卻也因為這鍋巴,讓我們重溫童年的快樂;范爸爸茹素,張羅了一道咖哩素食捲,大家直呼比一般咖哩更好吃;陳媽釀的桂花酒是祖傳絕活,其香氣還引來路人的詢問。
我們就在堂哥家天寬地闊的院子裡品嘗各家手藝,觸目所及山巒環繞,身旁稻田還聽得到蛙鳴、感受得到涼風。元曲中描寫的「舊酒沒,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閒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閒快活」,沒想到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也得以能領略這樣逍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