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就是一直黑白喘、喘很大!連出門買菜都像跑馬拉松,看了兩年醫生,都查不出病因。」肺動脈高壓最常見的症狀為「喘」,患者只要稍作運動甚至行走幾步路就會「喘」!但「喘」是很多疾病共同的症狀,導致患者常於各診間奔波求診而氣喘吁吁,卻仍查不出病因。
有鑑於此,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與四大醫學會共同於「世界肺高壓日」前夕,同時呼籲民眾,一旦有不明原因的「喘」,建議盡早就醫,透過跨領域多科整合醫療團隊的鑑別診斷,才能夠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六十六歲患者郭阿姨是一名家庭主婦,平常有運動健走習慣,昨日現身分享,九年前開始出現不明原因的「喘」,輾轉花了兩年跑醫院做檢查,直到至心臟科就診,做了右心導管檢查,才確診是罕見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遵照醫囑吃藥治療後,終能維持日常行動力,生活不再受困於家中。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肺血管及肺高壓委員會召集委員徐紹勛表示,肺動脈高壓是一種罕見的致命性疾病,病因與心肺的血管病變有關,導致肺動脈壓力升高,造成右側心臟需耗費更多能量,才可將血液送到肺臟進行氣體交換;如果沒有及早治療,將會造成心臟衰竭,致死率相當高。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肺動脈高壓工作小組召集人謝祖怡醫師補充,自體免疫疾病中如硬皮症、紅斑性狼瘡、乾燥症或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是續發肺動脈高壓的高危險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