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的故鄉 彩虹傘巷讓和美翻紅

 |2018.04.30
2278觀看次
字級
和美鎮社區營造出傘道等美麗景點,上方高掛彩色傘裝置藝術,與地面倒影相成趣。圖/林宛諭

【本報彰化訊】彰化縣和美鎮新景點「卡里善之樹」彩虹屋營造美麗的傘巷和傘樹,一年多來成為熱門打卡點,彩虹屋館長林冠翰說,早期和美被稱為紡織與傘的故鄉,但隨著台商外移,製傘業漸漸在和美失去蹤跡,一年多前他們改造老屋重新設點,並與社區義工一起努力,打響傘巷知名度。

「太好拍了吧!」走進傘巷怎麼拍怎麼美,遊客讚聲連連,紅橙黃綠藍各種顏色的彩虹傘巷一旁就是古味十足的磚牆,陽光照射下,雨傘的影子映在磚牆、地上,都成為美景。

林冠翰說,從父執輩做傘已近四十年,但二十多年前因缺勞工,及上游零件商都外移大陸,他們只得也到大陸設廠,不過仍在和美有辦公室。

因媽媽參與社區義工,林冠翰也參加了社區的農村再生課程,為了配合社區營造,前年底他們改造自家老屋,成為展示五顏六色雨傘的彩虹屋,也移植一株已死的苦棟樹,改裝成雨傘樹叫「卡里善之樹」成為話題。林冠翰說,「卡里善」是和美早期的名字,為平埔族語,意即氣候溫和環境優美。

「大家都說現在社區就是一覺醒來樣貌又不一樣了」,環社里長陳泊羽說,近年因雨傘巷聲名大噪,目前已有二處雨傘巷,義工們都是利用下班後整理景點,拚暝工、集思廣益出點子,最近更喊出「為愛撐傘」口號,希望凝聚更多愛的力量。

彰化還有很多特色產業園區,像社頭織襪園區,雖經過轉型陣痛期和大陸與韓貨的衝擊,但留在社頭的業者仍多,不像和美製傘業多已出走。但社頭織襪現今多仍是業者單打獨鬥,頂多朝觀光工廠轉型,若仍能與社區做更緊密結合,將會更有看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