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桐與趙富因為拜在同一個中醫師門下當學徒,所以從小就是好朋友。長大以後,兩人雖然各自在不同的村莊懸壺濟世,但是仍維持友誼不變,經常互相拜訪敘舊,兩家也因此成為通家之好,不但妻子、兒女彼此之間的交情十分密切,連兩家所豢養的狗也相親相愛,互有往來。
圖/帕米諾
文/佛光文化編輯小組
張桐與趙富因為拜在同一個中醫師門下當學徒,所以從小就是好朋友。長大以後,兩人雖然各自在不同的村莊懸壺濟世,但是仍維持友誼不變,經常互相拜訪敘舊,兩家也因此成為通家之好,不但妻子、兒女彼此之間的交情十分密切,連兩家所豢養的狗也相親相愛,互有往來。
有一天,兩家因為一些事情造成誤會,從爭執到吵架,最後還反目成仇,割席絕交。兩年過去了,大家礙於面子,誰也不肯先認錯,但是他們家的狗卻依然保持過去的情義,照樣有來有去,有去有來,一起嬉戲玩耍,好像不曾發生過什麼事一樣。
一個蕭瑟的隆冬傍晚,趙家的狗「小白」又來到張家作客,看到張家的狗「小黑」腳爪皮破血流,連忙用舌頭為牠舔拭,一副無限愛憐的樣子;張桐看了十分感動,立即召集全家人,說道:「我們真是太慚愧了,你們看,連狗都講義氣,不嫌棄彼此的缺點,而我們人卻見利忘義,因為計較眼前一點點的不順意,連幾十年的交情道義全都一筆勾消!我們……唉!真是連狗都不如啊!」
第二天,張桐率領全家拜訪趙家,從此兩家盡棄前嫌,重修舊好。
本文節錄自佛光文化《忠狗說》
啟發:
星雲大師於〈我的小小動物緣〉中提到:佛陀當初在菩提樹下證悟,就說:「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佛性平等,有時候動物的情義更勝於人類,綿長而雋永。文中小白的情義表現,實為我們學習的最佳典範。
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