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過去賣相不佳、被市場淘汰的「NG蔬果」往往全數報廢,一年可能丟棄上千噸蔬果。為免糧食浪費,國際扶輪社自前年起在台北發起「惜食台灣行動」,本月將進一步成立「惜食台灣行動協會」接受各界捐款,讓珍惜食物的信念持續傳承下去。
將外表其貌不揚的蔬果加工成為愛心餐盒,發送給台北市中山、大同、士林、文山等區的二十九個里,讓上百名獨老在家就有愛心便當可吃。
惜食台灣行動成員簡承盈表示,將外表其貌不揚的蔬果加工成為愛心餐盒,發送給台北市中山、大同、士林、文山等區的二十九個里,讓上百名獨老在家就有愛心便當可吃。行動剛開始從每天兩百個便當慢慢增加,到去年已成長到每周五天、一天兩餐,一年發放高達十萬個愛心便當,最高紀錄曾在一天內發出六百個便當。
惜食台灣行動初創時期,簡承盈說,由扶輪社成員集資五百萬元推廣,食材則與果菜市場合作,讓惜食台灣行動可免費拿到被市場淘汰但還可食的蔬果,廚師、運送司機等費用都是扶輪社成員自掏腰包購買,一個餐盒食材費大約三十元,不過貴在人力成本,加上扶輪社每屆總監任期只有一年,為延續愛心,本月將成立「惜食台灣行動協會」。